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甲】 绝句 杜甫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江碧鸟逾白...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甲】 绝句    杜甫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妙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眼前景“       ”,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1)拟人。 (2)巴山夜雨涨秋池。(3)想象景(未来景)。 【解析】 1.甲诗“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乙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想象他日与妻子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述说思念之情的情景,表达作者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 2.“欲”字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因此修辞是拟人。《夜雨寄北》就是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写的,因此眼前景色句子明显是“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什么时候与妻子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述说思念之情,是作者的想象。 点睛: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抓住写景的句子,体会景物所传递的人物情感,还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来体会情感。甲诗抓住“何日是归年”,乙诗抓住“何当共剪西窗烛”重点句子来体会。分辨修辞手法不难看出,一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学生平时要多记忆。实写的是眼前,虚写是想象,这点不难分辨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刘桢)

(2)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南别业》王维)

(5)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6)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王安石)

(8)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9)剪不断,理还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李煜)

(10)古诗文、俗语中有不少与母亲有关的诗句,请列举其中一句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______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_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 《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 《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

C. 《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

D.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查看答案

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友情的比喻句。

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仿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