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段古文,回答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阅读甲乙两段古文,回答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 秋水》 )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4)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至  (时:  

(2)河伯始其面目(旋: 

(3)黄帝将大隗乎具茨之山(见:   

(4)小童(辞: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谓失其本心      若知大隗所存乎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 1 )按时(2 )穷尽,尽(3 )拜见,拜访(4 )谢绝 2.D 3.( 1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了。(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 2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4.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解析】 1.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辞”在这里是“谢绝”的意思。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有多个义项,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闻”“莫”“奚”。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得不全或流于表面。河伯和黄帝的共同点就是善于反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鉴赏诗歌《无题》,回答问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

奇妙的汉语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a.“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

b.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面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表达你对汉语美的感受。

不断发展的汉语,如一幅线条迷人的画卷如一首旋律美妙的乐曲___________;令人痴迷、神往。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古代诗文。

(1)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如梦令》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比喻无可抵抗的潮流或无法抗拒的决心,我们可以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抒情)

B. 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描写)

C. 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景物描写)

D.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议论)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 “山坡上收几颗粮食,草场上养些牛羊。”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C. “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 “舍生取义”与“扑朔迷离”两个成语均出自《鱼我所欲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