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 些...

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 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 一代人。

请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回答 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 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为首位。元明 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 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 业员工讲授《论语》。

【材料三】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很多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 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 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

【材料四】

2004 年 11 月 21 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 2007 年

9 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 所,分布在 156 个国家和地

区。国内 61 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到 2010 年,全球将建成 500 所孔 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1.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2.初三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如“温故知 新”“舍生取义”等。请你再各写出一个成语。

 

《论语》   


《孟子》   

 

(2)宋朝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你仿写一句对《孟子》作出评价。

 

1.《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从古至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遍及 世界各地。 2.(1)示例:《论语》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 见贤思齐 《孟子》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 出类拔 萃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示例:一部《孟子》耀中华 一部《孟子》重民生等 【解析】 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仔细阅读四则材料,表现一个共同的信息:《论语》的精神文化遗产巨大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2.第(1)小题考查学生日积月累的情况,并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句子。学生平时要养成积累的还习惯对词语、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句等分门别类整理、积累,并加强记忆,这对语文学习很重要。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不少,可以从学过的选自两部作品的文章中去找。第(2)小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根据上半句的提示拟写下半句即可。注意词性相对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课外散文阅读,完成 下面小题。

一把寂寞的锄头

范宇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 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 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 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 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 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 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 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 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 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

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 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

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 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 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 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 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 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 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 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⑾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⑿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 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 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⒀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 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 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 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⒁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 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 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 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 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⒂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2013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年 1 月版 有删改)

1.请你谈谈对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理解。

2.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梳理出父亲对锄头的情感变化历程。

3.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①段。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彼马何 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 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 名。②贵臣:朝廷的重臣。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不见是马,因    诘:________   

(2)贾人能蓄之           安: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说出陈谏议的“古仁人之风”具体是什么?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把古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窈窕淑女, _____。(《诗经·周南》)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公孙丑下》)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国恒亡, 然后知____。(《孟子·告子下》)

④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⑤花近高楼伤客心,___________。(杜甫《登楼》)

⑥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王观《卜算子》)

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⑧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_____。(杜甫《绝句》)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 郢,见公输盘。 ……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

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 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 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其文轩.。(轩,窗户)

B. 胡不见.我于王?(见,引见)

C.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仁,讲求仁德)

D. 舍其粱.肉.(粱肉,好饭好菜)

2.下列句中“之”用法与“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的“之”相同的是(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墨子进一步追问公输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承认责任归属自己,并同意带 墨子见楚王。

B.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

C. 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不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 境。

D. 墨子使楚王得出有“窃疾”“同类”的结论后,楚王不得不同意了放弃攻打宋国的想 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第下面小题。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①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 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 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因而可以说,海洋 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②海洋还敞开宽阔的胸怀,让人们来发掘它丰富的宝藏。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 ___倍。海洋 每年为人类提供____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______

④海洋还是一座巨大的油库。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 3000 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40%。海底锰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还 有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⑤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世界潮汐资源约有 10 多亿千瓦。如果把波 浪能和海流能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⑥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然而人类对它怎样呢?

⑦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引起了世界有识之 士的巨大焦虑和不安。

 

⑧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六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人类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

200 万—2000 万吨之间 。如果把油船沉没和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漏油计算进去,那么这个 数字将成倍地增加。石油污染会使成千上万只海鸟丧命,油膜使浮游生物及鱼类无法生 存。

⑨全球工业的发展,每年使大量含汞、镉、铜、铅等重金属的化学废料进入海洋。据

计算,全世界每 年排入海洋的汞有 1 万多吨,镉就更多。

⑩各种农药污染也不亚于工业污染,特别是杀虫剂滴滴涕,每年约有 100 万吨进入海 洋,抑制了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严重后果。

(11)工业、民用和农业污水,船民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污染,核武器实验污染和海洋 热污染等也使海 洋环境日益恶化。

(12)据调查,每年从河流注入海洋的 41000 立方千米的淡水中,有 200 亿吨悬浮物和 溶解盐类,包括金属和污染物、城市垃圾和污水。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13)除了严重的污染外,人类掠夺性的捕捞也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有的品种已 濒临灭绝。地中海沿岸,现在连长 80 毫米以上的鱼也不见了。新英格兰沿海鳕鱼、比目 鱼减少了 65%。我国渤海、黄海渔场的鱼类资源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摘自《十万个为什么》)

1.对文中画“    ”的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海洋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藻类和鱼类。    B. 用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藻类和鱼类是海洋为人类提供的主要食 品种类。

C. 用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海洋在为人类提供食品方面的重要作 用。    D. 用举例子、列数据、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介绍海洋提供食品的能力远胜于陆地。

2.文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 71%的面积,它是大陆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B. 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 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40%。

C. 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六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

D. 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3.下列说法与本文相符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介绍了海洋对地球生物尤其是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然后列举人类活动对海洋 破坏之严重,其意图在于谴责人类的忘恩负义。

B. 在各种污染海洋的重金属化学废料中,数量排名第一的是汞。

C. 掠夺性的捕捞所造成的鱼类减少,是人类对海洋最大的破坏。

D. 第⑥自然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