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越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耸人听闻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 一夜过去,看到眼前被暴雨冲垮的桥梁,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D. 中国电影如今已迈入所谓的大片时代,明星片酬的飞涨、外国团队的加盟、3D技术的普及,使得影片的制作成本突飞猛进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A项“叹为观止”意思是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用在句中不恰当;B项“耸人听闻”意思是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用在句中不恰当;D项“突飞猛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用来形容成本不合适。 点睛: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B. 三月的家乡,美不胜收,油菜花啦,桃花啦,梨花啦,竞相开放,姹紫嫣红。

C. 《本命年的回想》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有改动。

D. 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条高铁什么时间开始修建?设置哪些经停站点?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徒步穿行在古镇间,粉墙dài瓦、幽静的巷道、安详地坐在藤椅上晒太阳的老人们、欢快跳跃着嬉戏的顽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心徜徉在远离xuān xiāo 的古镇上,tián静古朴的情愫在这温暖的春天静静地萌生出翠绿的嫩芽。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一天

清晨的大学校园里,一位老伯正独自在长椅上看报,两个学生拿着采访机走过来,礼貌地问:我们是学生新闻社的记者,能采访您一下吗?

②老伯抬头看看,嗯了一声。

③两个学生于是坐下来,问:您这个年纪,一定经历过很多,能不能谈谈您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天?

④这实在是个蹩脚的提问。如果你被这么问过就一定知道,除非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思考,否则很难给出切实的回答。老伯眯起眼睛想了会儿,认真地说,确实有那么一天,对我来说比任何一天都重要。那一天,我爱上了一个人。

⑤两位学生高兴地对视一眼,满怀期待地等着听。

⑥老伯开始慢慢地讲。我认识那人有些年了,但我一直很厌恶她,她一出生就瞎了只眼,左手还只有三根手指,像鸡爪子一样难看。我26岁时,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研究一种病菌,她的那一组得出了重大成果。独享这一切,没有人会提出质疑,但她没有,反而把导师的名字排在了前面,因为她认为导师的付出确实比她多。在公布成果那天,导师说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做,自己一生渴望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感谢她,在自己即将退休的时候,实现了愿望,导师说完后,眼泛泪光,深深给她鞠了给一躬,所有人都为她鼓掌。就在那一刻,老伯说,我发现原来她还真是个不错的人,她正直,善良,聪明,勤奋,那些身体缺陷实在不能遮盖这光芒,于是我爱上了她。这份爱改变了我一生,时至今日,想起心意转折的那一刻,我仍会激动不已。

⑦两位小记者也有些激动,其中一位赶紧追问:那个人,是您现在的妻子吗?

⑧老伯摇了摇头,摘下眼镜慢慢擦拭。

⑨另一位小记者正想继续追问,却惊奇地发现,老人的左眼始终一动不动,显然是假的。他下意识地去看老伯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⑩小记者诧异得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问:您说的那位“她”……

⑪老伯点点头,是的,就是我自己。

⑫原来,不是“她”,是他。

⑬老伯擦好眼镜,用只有三根手指的左手戴上,指了指刚好走过的一位漂亮女生,说,我知道在你们这个年纪,心里想得最多的是爱情,以为得到它,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我倒觉得,没有哪个姑娘能给你永远的极致的幸福,你只有真正地、毫无保留地爱上自己,才会获得人生最大的胜利。

⑭爱上自己,谁不爱自己呢?小记者问。

⑮当然不。老伯说,虽然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会极力地让自己开心满足,就像臣去讨好他的国王,但那不过是人美最原始的本能,是自我满足的私欲,不是爱。你只有真心觉得自己很好、欣赏自己并以自己为荣、庆幸你是你而不是别人,才算是真的爱自己。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自己获得深刻而长久的幸福。老实说,少年时的我,因为这只眼和这只手而对自己厌恶至极,觉得自己活得像一摊垃圾,当然,幸福从未降临到我心里。直到那一天,导师让我看到并相信自己身上还有优良的部分,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于是就在那天,我原谅了我的手和眼,原谅了我的残缺瘦弱,原谅了我的笨嘴拙舌,我开始真诚地爱自己,并由此感到了巨大的快乐!

⑯老伯看了看天空,悠然地说,其实,爱上自己才是正经事,也许你们不会像我这样忽然开窍,但至少应该每一天都努力去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然后慢慢地开始爱自己,再退一步,你至少得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不那么厌恶,如果人生中时时处处违背心意,越来越觉得自己面目可憎,那么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算取得什么成就,你也会觉得是活在一个垃圾堆里。

⑰“所以,不管对谁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一天,都是爱上自己的那一天。

⑱老伯说完,微笑着向旁边打了个招呼,两位小记者这才发现,系主任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

⑲老校长,原来您在这里。系主任恭敬又急切地说,美国的专家团到了,大家都在等您讲最新的研究成果,快走吧。

⑳老伯缓缓站起来,跟两位小记者道别,又自语道,其实跟我刚刚做的这场报告相比,下一场也不怎么重要。

1.第⑥、段都是老伯回答记者问题的内容,但是侧重点不同。请分别概括第⑥、段的主要内容。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处“激动”原因各不相同。第段中“我”“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两位小记者”“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最后三段,下列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明老伯的身份其实是大学老校长。

B. 表明老伯依旧坚持从事着研究工作。

C. 突出老伯是一个有文化有礼貌的学者。

D. 借老伯自语告诉读者人生的重要意义。

5.有人认为,第段可以删掉。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祖父梁漱溟(有删改)

梁钦宁

①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贪。

“不贪”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比如我堂哥钦东通宵夜读,按理说读书是好事,但祖父说,这也是不可取的,也是“贪”。祖父自己吃得非常清淡,每餐七分饱。有一次,祖父一个人带4个孩子出去玩,当时我最小,只有4岁,最长的11岁,下馆子吃饭,祖父给我们4个孩子总共就要了2两米饭。他认为,小孩得病都是吃饱了撑的。七分饱,吃得慢,有节制才好,美食同样“不贪”。这点上,我自己的修为也不够,好吃的总忍不住多吃两口,可祖父能做到,他不管好吃不好吃,吃几筷子就停下。

③祖父梁漱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想可以用两个字:宽放。他从不会强加干涉子女后人的决定,而是让我们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

④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的迪斯科舞传到中国,它强烈的节奏、自由奔放的舞姿,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我也不例外。一个夏日午后,我来到祖父家。祖父午休过后,正在客厅里踱步,我放下书包,来到祖父面前,给他演练我新学的迪斯科舞。

⑤舞毕,我便问祖父:“爷爷,喜欢吗?”其实我内心知道,祖父对我们这些小孩的玩意不会感兴趣,但我还是想从他口中知道他对我们年轻人行为的看法。那个场景我至今记得清楚,祖父戴着瓜皮帽,架着一副眼镜,他用左手扶了一下眼镜,对我莞尔一笑:“你喜欢就好!”随后踱步而去。

⑥祖父的回答令我很意外。因为在那个时代,与我父辈、祖辈年纪相近的大人们,对我们年轻人喜欢这种舞蹈颇多非议,无法接受甚至厌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而当时,祖父已经93岁了,却依然很开明。他懂得,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各自的喜好,即使不理解、看不懂,也要互相尊重。

我哥后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时候也用到我祖父的理念,那就是“相信孩子,全然地相信”。当时有一位朋友向我哥咨询,说儿子5岁,要做牙科手术,医生说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把孩子捆着不动,还有一种是要打麻药,但可能对身体有伤害。这位朋友就来问我哥:“梁老师你说怎么选?”我哥就回答:“你可以去问问你儿子,看他自己怎么选。”结果出乎意料,他儿子的选择是:“我不动,也不要打麻药。”

手术做完后,这个小男孩一下手术台,就对他父亲说:“告诉梁老师,我没有动。”这就是相信孩子的力量。相信这样的孩子等长大后,也能学会自己做决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祖父是活到96岁去世的,有人问有什么长寿秘诀,我觉得和祖父自身的修养有关,其中不生气是很重要的。 

“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这就是他的理念。

⑪我唯一一次见到祖父不快,是这样一件事。

⑫祖父写得一手好字。因他是文化名人,上门慕名求字者众多。家人怕他劳累,常劝他少写一些。可他总是尽量满足来客的请求。

⑬一日下午,家里来了几个外地客人登门拜访。寒暄过后,客人道明来意,请梁老赐墨宝,同时说了许多gōng wěi的话,什么“梁老是当代的伟大书法家”等等,此时祖父正在取纸笔,闻听此言,十分不快,用手轻拍书案,“啪”的一声,厉声呵斥道:“轻看我!”客人和我都被祖父严厉的态度震慑住了,呆若木鸡,室内静得出奇。但最后,祖父还是给他写了。

⑭祖父一直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

1.段中,梁漱溟先生对小辈们的“言传”体现在                

“身教”体现在                                                   

2.下列对第段划线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祖父戴着瓜皮帽,架着一副眼镜”的描写反映出“我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

B. 祖父“用左手扶一下眼镜”是在斟酌措辞,“莞尔一笑”是表达对我的宠爱。

C. “你喜欢就好”并未正面回答我的提问,隐含着祖父并不喜欢迪斯科的事实。

D. 祖父的回答表明了他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喜好有着充分的尊重。

3.文章记述了“唯一一次见到祖父不快”的往事,请联系其中的相关情节分析,它写了梁漱溟先生的哪些形象特点。

(1)                                                            

(2)                                                            

(3)                                                            

4.以下对文章结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1)(2)/(3)-(13)/(14)

B. (1)(2)/(3)-(8)/(9)-(13)/(14)

C. (1)(2)/(3)-(8)/(9)-(14)

D. (1)(2)/(3)-(6)/(7)-(8)/(9)(14)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奖金六元

家附近有间卤味店,卖些熏鸡、酱肘之类的熟食, 我经常去买一些来当作晩餐的主菜。 我会带一只塑料盒去,既不用他们的纸盒,也免了塑料袋,回家上菜的时候也不必换盘子。

“一共二百零六元。”柜台上的女子飞快地切好了肉,朝我嫣然一笑。

我急忙掏钱,她却像校长jiā许小学生似的,说:“算二百好了,六元不要了,难得你这么有环保概念,如果大家都像你就好了。”                               

六元,是多么小的数目呀!可是我兴奋莫名,回到家里更是大肆宣扬,告诉家人我今天得了一笔环保奖金。跟儿子通越洋电话也不忘提一提,他们都不十分了解我为什么会为六块钱兴奋成那个样子。越洋电话那么贵,每讲一句话就值六块钱了。

在“垃圾罪孽”里面最容易自我克制的其实就是避免使用塑料袋。记得幼小的时候, 跟大人上市场,拎的是蒲草编的菜篮。买豆腐买猪肉,自有翠绿的芋叶来包装,而芋头叶是可以回归泥土母亲的怀抱中去的。又记得读《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故事,王冕给人放牛,偶有些主人赏的肉食,便用荷叶包了回家去,孝敬母亲。

余光中的诗,孩子小时我曾教他们背诵的:那就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荷叶是多么好的包装啊!

粽子是用箬竹叶包扎的;原住民的竹筒饭是用竹节包装的;酒,则灌在葫芦里。

总之,古人硬是有办法找到美丽实用的包装。

塑料袋却可恶可憎,如癌细胞愈肿愈大,永不消退,终而与人偕亡。我因而带着盒子带着罐子去买菜。对我而言,要做环保就得麻烦,就得不方便。而麻烦,不方便,恰好就是“爱的高昂的价格”。                                                           .

每当商家问我干嘛不肯拿一个塑料袋的时候,八成旁边会冒出一个帮我说话的人:“人家在做环保啦!”

我为这一声解释而深深感激。何况,运气好的时候,居然还能得到六元的奖金。

我生平所获赠的奖金中以这一笔价值最大。                                                                                                                                             ( 作者:张晚风,有删改)

1.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2.阅读文章,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

过去人们的环保方法

 

用蒲草编的菜篮装菜;

(1)                     

(2)                     

(3)                     

(4)                     

如今“我”的环保行为

 

 

 

3.对第段作者引用余光中诗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 说明人们总有办法找到美丽实用的包装。

B. 告诉我们荷叶可以包裹我们的相思之情。

C. 说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美丽实用的包装。

D. 表明荷叶是一种很好的天然环保的包装。

E. 引用诗句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诗意与美感。

F. 表明作者很注重传统文化对孩子的熏陶。

4.写出结尾段中加点的“这一笔”的来历:         。结尾段的“这一笔价值最大”与第段“六元,是多么小的数目呀!”在表达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