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 春节联欢晚会上,宋小宝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B 【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句“鳞次栉比”是形容楼房多而整齐,不形容车多;C句“异想天开”是指不切合实际的妄想,不符合句意,D句“忍俊不禁”一词本身有笑的意思,与“大笑”意义重要。答案为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B. 盐城高铁建成通车后,会使我地到上海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三倍。

C. 目前,江苏省首批“信得过”旅游景区名单揭晓,东台地区有2家上榜。

D. 深深眷恋家乡东台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走进东台》,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2)                     ,高斋闻雁来。《闻雁》

(3)独学而无友,                         。《礼记》

(4)临风一唳思何事?                           。《迎燕》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6)它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白杨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加点字所表示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

面对着早已枯jí(    )的千年银杏树,我(    )立许久,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真的该拥有宽广的胸襟,做到心无旁wù(    ),做工作不再(   )轻怕重,让自己的生活永远充满激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查看答案

题目:家的感觉真好

要求:写一篇字数600左右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 春 面

梁晓声

早年的五角场杂货店旁,还有一家小面馆,卖面、馄饨、包子。

它的服务对象显然是底层大众。可当年的底层大众,几乎每一分钱都算计着花。但凡能赶回家去吃饭,便不太肯将钱花在饭店里,不管那店所挣的利润其实有多么薄。

店里一向冷冷清清。

我进去过两次。第一次,吃了两碗面;第二次,一碗。

第一次是因为我一大早空腹赶往第二军医大学的医院去验血。十点多钟徒步回来,已是饥肠辘辘。回到学校,吃中饭还有一个多小时;便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店里。

我是那时候出现在店里的唯一顾客。

服务员是一位我应该叫大嫂的女子,她很诧异于我的出现。我言明原因,她说也只能为我做一碗“阳春面”。

她说有两种价格的——一种8分一碗,只放雪菜。另一种1角2分一碗,加肉末儿。

我毫不犹豫地说就来8分一碗的吧。

依我想来,仅因一点儿肉末的有无,多花半碗面的钱,太奢侈。

她又说:雪菜也有两种。一种是熟雪菜,以叶为主;一种是盐拌的生雪菜,以茎为主。前者有腌制的滋味,后者脆口,问我喜欢吃哪种。

我口重,要了前者。并没坐下,站在灶间的窗口旁,看着她为我做一碗“阳春面”。

我成了复旦学子以后,才知道上海人将这种面条叫“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至今也不清楚,却欣赏那一种叫法。正如我不嗜酒,却欣赏“竹叶青”这个酒名一样。“阳春面”和“竹叶青”一样不乏诗意呢。

那位我该叫大嫂的女子,片刻为我煮熟一碗面,再在另一锅清水里焯一遍。这样,捞在碗里的面条看去格外白皙。另一锅的清水,也是专为我那一碗面烧开的。之后,才往碗里兑了汤加了雪菜。那汤,也很清。

当年,面粉在我国价格几乎一致。一斤普通面粉1角8分钱;一斤精白面粉2角4分钱;一斤上好挂面也不过4角几分钱。而一碗“阳春面”,只一两,却8分。而8分钱,在上海的早市上,当年能买二斤鸡毛菜……

也许我记得不准确,那毕竟是一个不少人辛辛苦苦上一个月的班才挣二十几元的年代。这是许多底层的人们往往舍不得花8分钱进入一个不起眼的小面食店吃一碗“阳春面”的原因。我是一名拮据学子,花起钱来,也不得不分分盘算。

在她为我煮面时,我问了她几句:她告诉我她每月工资24元,她每天自己带糙米饭和下饭菜。她如果吃店里的一碗面条,也是要付钱的。倘偷偷摸摸,将被视为和贪污行为一样可耻。

转眼间我已将面条吃得精光,汤也喝得精光,连道好吃。

她伏在窗口,看着我笑笑,竟说:“是吗?我在店里工作几年了,还没吃过一碗店里的面。”

我也不禁注目着她,腹空依旧,脱口说出一句话是:“再来一碗……”

她的身影就从窗口消失了。

我立刻又说:“不了,太给你添麻烦了。”

“不麻烦,一会儿就好。”——窗口里传出她温软的话语。

那第二碗面,我吃得从容了些,越发觉出面条的筋道,和汤味的鲜淳。我那么说,她就笑了,说那汤,只不过是少许的鸡汤加入大量的水,再放几只海蛤煮煮……

回到复旦我没吃午饭,尽管还是吃得下的。一顿午饭竟花两份钱,自忖未免大手大脚。我的大学生活是寒酸的。

毕业前,我最后一次去五角场,又在那面食店吃了一碗“阳春面”。已不复由于饿,而是特意与上海作别。那碗“阳春面”,便吃出依依不舍来。毕竟,五角场是我在复旦时最常去的地方。那汤,也更觉其鲜淳了。

她说,她长了4元工资,每月挣28元了。

她脸上那知足的笑,给我留下极深极深的记忆……

面食店的大嫂也罢,那几位丈夫在城里做“长期临时工”的农家女子也罢,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上海底层人的一种“任凭的本分”。即无论时代这样或者那样,他们和她们,都可能淡定地守望着自己的生活。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某种民间哲学。

也许,以今人的眼看来,会曰之为“愚”。

而我,内心却保持着长久的敬意,依我看来,民间之原则有无,怎样,亦决定,甚而更决定一个国家的性情。

是的,我认为国家也是有性情的……

1.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概述“我”与面食店大嫂两次交往的经过。

2.“阳春面”在文中其到了什么作用?请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分析。

3.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面食店的大嫂”的形象特点。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我认为国家也是有性情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