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鱼鹰 胡 炎 (1)儿子打电话来,说他今天要到清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鱼鹰  

胡 炎

(1)儿子打电话来,说他今天要到清水河里放鱼鹰。

(2)我很高兴,有阵子没看见儿子了,不过我又有点不【解析】
“水生,你那么忙,今天怎么有空闲了?”

(3)儿子说今天是周日,他抽出了半天空,一来看我,二来看鱼鹰。这小子,让鱼鹰和我平起平坐了。

(4)我早早地带着鱼鹰来到清水河,河面不宽也不窄,淙淙的流水声像是千百年的絮语,反反复复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竹篙一点,小船像一尾小白链,犁开水面向前划去。鱼鹰站在船舷,扇动着黑色的翅膀,为下河捕鱼做起了热身。这家伙可真是个机灵鬼,难怪儿子那么喜欢它呢。

(5)看到鱼鹰,我就不能不想到老黑。三十年前,老黑常和我一起捕鱼,那时,我们的小船上除了鱼鹰,还有两个调皮的孩子,一个是水生,一个是老黑的儿子家贵。两个孩子水里生,水里长,我和老黑都觉得,我们这渔猎为生的衣钵有人继承了。可想不到,多年以后,两个孩子竟都离开了水,还都做起了官。老黑死得早,没看到这一天,可我看到了,欣慰是不必说的,心中也不免感叹:人这辈子,是贵是贱,是成是败,可真说不准呢。

(6)有一次,我和老黑在岸上抽烟,两个孩子下河放鱼鹰。鱼鹰潜入水,停了阵钻出来,嘴里叼着条大鱼,可脖子一仰把鱼吃了。孩子们就呆了,水生转过头来叫:“爹,鱼鹰不吐鱼,它自己给吃了!”

(7)我笑了,问:“生娃子,你们把鱼鹰的脖子扎起来了吗?”

(8)孩子们摇摇头,一脸不解的样子。我让他们把船摇过来,然后抱过鱼鹰,用绳子扎起了它的脖子。

(9)“这是为啥呀?”水生问,“不会把它勒死吗?”

(10)我抚摩着鱼鹰的翅羽,说:“不会。给它扎起脖子,它就只能吃小鱼,捉到的大鱼咽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吐出来,要不然,这家伙可贪着呢,那我们吃什么呢?”

(11)两个孩子点点头,似乎明白了这个在渔人眼里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

(12)日头升起了一竿子高了, 江面上跳跃着无数条小银鱼,闪闪烁烁的,像一个美丽的梦。我立在船头,向岸上张望,一个瘦削挺拔的身影闯进了我的眼帘,那不是水生吗?自从这些年孩子在城里当了领导之后,就很少有时间到乡下来玩了。偶尔来,也是和家贵约好一起来。家贵当上了区长,和水生一个级别,不过,两个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好。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

(13)我把小船靠了岸,迎上了水生。水生看上去有些憔悴,眼神好像有点忧郁。我问:“生娃,家贵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14)水生的脸色更凝重了,眼神里也多了层伤感。许久,水生叹了口气,说:“家贵进去了。”

(15) “为啥?”我的心一沉,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了。

(16)水生沉默了,眼望着天际,半晌说:“他忘了扎上自己的脖子。”

(17)我愣了,心底过一丝凄怆,为老黑,也为清水河。我突然明白水生今天来放鱼鹰的心思了,这孩子,是想再温习一下那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啊!我的喉咙一热,定定地看着他。在清清亮亮的河面上,水生蹲下身,认真地为鱼鹰扎上脖子,而后轻轻地拍拍它的头,于是,鱼鹰欢快地下水了……

1.文章以“鱼鹰”做标题。阅读全文,请说说这一题目的作用。

2.文章三处描写了清水河的景物,你觉得作者写景的用意是什么?

3.结合文章,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愣了,心底过一丝凄怆,为老黑,也为清水河。

(2)水生沉默了,眼望着天际,半晌说:“他忘了扎上自己的脖子。”

4.文章第(11)段和第(11)段画线句都写到了“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请简要说说这两句中的“道理”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最简单最朴素”?

 

1.题目的作用:呼应本文线索:看鱼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暗示并突出了本文的主题:贪欲要严控。 2.写景的用意: (1)描写优美的环境,为看鱼鹰设置清爽怡人的氛围;(2)用水清隐喻清廉(克服贪欲),突出了文章的主题。(3)推动情节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3.加点词的作用(1)漫: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内心凄怆的浓重与来得快。(2)沉默:神态描写,表现了水生内心的沉重和对家贵沉沦的思考。 4.(1)人这辈子,是贵是贱,是成是败,可真说不准呢。(2)水生看上去有些憔悴,眼神好像有点忧郁。(3)家贵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回答此类型题目时,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结构线索、写法、修辞、主旨以及与主旨的关系,最后分析其效果:新颖含蓄、发人深省、引起兴趣等。结合本文的内容可知题目“鱼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暗示并突出了本文的主题:贪欲要严控。 点睛:记叙文中标题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考点。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充当文章线索;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什么样情感,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文章多次描写清水河的景物,为看鱼鹰设置清爽怡人的氛围;用水清隐喻清廉(克服贪欲),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漫”是心理描写,“沉默”是神态描写,结合描写方法和文章的上下文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根据第五段末尾“心中也不免感叹:人这辈子,是贵是贱,是成是败,可真说不准呢。”可解答此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

黄启哲

①昨天,一张国内女明星的合照在媒体刷屏,“谁最美”“谁最时尚”被热议。这张照片出自一年一度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虽然是慈善舞会,却堪称时尚界奥斯卡,此次更是打出主题“中国:镜花水月”,要求所有嘉宾都要穿着中国风情的礼服入场。这似乎也让更多“中国面孔”有了露脸的机会,除了超模刘雯和演员章子怡是慈善舞会的常客,巩俐、周迅、刘嘉玲、赵薇、李冰冰、范冰冰等中国明星均首次参加。一时间,红毯成为女明星“争奇斗艳”的竞技场。

②红毯秀活动不仅能够赢得品牌厂商的赞助,也能为明星增加曝光率,成功制造话题。学会用世界通行的市场套路抢眼球,媒体应该为红毯秀上的中国明星和背后团队点个赞。通过红毯秀进入国际视野.赢得在影视大片和世界媒体露脸的机会,是中国影视娱乐和时尚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

③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作为演员,这些“中国面孔”在大片中的表现平淡无奇,在红毯秀上却趾高气扬。有评论认为,“中国面孔”在大片中不过只是一个符号式的存在。他们有的只在探路中国市场的“特供版”里惊鸿一瞥,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其他地区的版本里;有的不过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象;哪怕成了“主角”,有不少也没有存在感。因为这些角色从思维方式到言谈举止,都模糊了其文化底色。究其原因,这些大片很少有角色是为“中国面孔”量身打造,而结合文化背景与人物个性,为故事主线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更是罕见。还有一些“中国面孔”甚至没有作品,只是在各大电影节上“蹭红毯”,霸占红毯时间,甚至被质疑是否受到邀请。

④撕掉被贴上的标签,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底气和话语权,靠光鲜亮丽的造型,或赞助商的努力助推还远远不够,其身后中国影视产业及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支撑。华丽的娱乐盛宴过后,还是要回到文化产业和电影工业的范畴,让“中国面孔”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⑤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以及广阔的视野和文化“底气”。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才能让红毯上的中国明星更有“存在感”。                                                   (2015.5.6《文汇报》)

1.选出对本义理解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    (    )

A. 本文是一篇时事评论,标题即论点,第…段以巾罔众多明星参加“红毯秀”活动的新闻引出论题。

B. 第③段首句“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承上启下,文章进入主体论述。

C. 画线句运用对比手法告诉我们部分中国明星擅长作秀,而艺术建树方面却很平常。

D. 本文论证严谨,既肯定了红毯秀的明星效应,又指出一些中国明星因没有成为大片主角而缺乏存在感。

2.联系上下文,对加点词作简要分析。

(1)有的不过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象。

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

3.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④段的观点?请说出理由。

今年5月25日,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中国台湾的侯孝贤凭借《聂隐娘》捧回最佳导演奖,《聂隐娘》是“一部前所未见的武侠电影,一首古韵悠然的唐诗,以彻底的反叙事格局和极度写意的影像手法,表现神秘雅致的东方文化”。一定程度地为“武侠”这个丧失了活力的类型找到一个可以试探的方向。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何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的底气和话语权。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臣本布衣

(2)先帝小以臣卑鄙

(3)何信亡:

(4)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此乃信所以去也。

3.【甲】段巾,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4.【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①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②嗾(sǒu),这里有“怂恿、促使”的意思

1.诗中写了秋天哪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试比较本诗与教材中作者另一首《秋词》在抒情上的异同。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别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拟写宣传标语。经学校同意,学生会准备把学校那些冷冰冰的“禁止吸烟”标志,换成富有人情味和启发性的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这样的宣传标语。

活动二:分析数据材料。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得出结论。

年份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被动吸烟人数

175万 

171万

167万

被动吸烟人数中青少年所占比例

33%

35%

38%

 

 

 

 

我的结论是:

活动三:现场劝阻活动。5月31日,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娴者进行现场劝阻。候车室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请你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面对名著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郑克昌、甫志高、余新江、小萝卜头和双枪老太婆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

B.孙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英国作家笛福的《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现实。例如慧骃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就影射了英国当时腐败的政治。

D.《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搜集整理而成的,其中以鸡、猫、狗、驴四只动物为主人公的篇目是《不莱梅乐队》。

(2)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父亲死后,阿廖沙与母亲、外祖母乘船前往尼日尼,轮船行驶得很慢,在路上他们走了好多天,但在阿廖沙看来,这些天恰恰是充满了美的日子。

B.保尔在筑路时,遭受到严寒的侵袭,患上了伤寒并发肺炎,生命垂危,被送回家,但他并没有被疾病夺去生命,终于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C.结婚后,祥子不愿闲着,还想拉车,虎妞一开始坚决不答应,后来得知父亲刘四弃她而去,她的计划全盘落了空,方才答应给祥子买辆车拉。

D.绍兴城的两位名医都替鲁迅的父亲看过病,他们用药平常但药引奇特,特别是陈莲河先生,每次所开的药引既买不到也找不到,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送回山寨。其余十五个头领在寨中商议:“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来,不想遭这一场,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这曾头市急切不能取得。”

①晁天王此次下山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中说“遭这一场”指什么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