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写作 22.握手是一种礼节,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

三、写作

22.握手是一种礼节,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一般说来,握手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有矛盾或争执的双方握手表示和好,团体领袖、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平。

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例文 握手 历史是我们当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历史佳话,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人俗风情。 是你,让我体会到了历代人物的豪迈:是你,让我感受到什么叫做忠臣:是你,让我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是你,让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体会人间的真情。 沈从文曾对你说过:“我们相爱一生,但一生还是太短。”我只想握住你的手,不想说任何话,因为任何话也概括不了我。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我要握住你的手不放吗? 因为,你至高无上的精神。 你不只是爱国,更爱每个人民。你为了提倡自己的理想,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你一心向着人民,建议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 大约在秦王二十五年左右,齐楚联合抗秦,楚怀王上当,让你去促使两国的友好,但你宁愿被放逐江南,也要保卫自己的忠贞。 因为,你博深的文学。 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你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为的就是帮人民解难。 你的“离骚”沁人心脾,仅仅用了2400多字,构造了一副理想蓝图。被历代人物赞赏到:“不有屈原,怎有离骚。” 我想握着你的手,划着历史的竹伐,尽缆侧岸的风骚。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便要求学生写出较为创新的作品,方可脱颖而出。第一,立意要新,选出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作品会更有价值,更有思想。第二,选材要新,过于陈旧,缺少时代气息的材料忌用。这样,命题写作才会有深度,才会有生命力。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鱼鹰  

胡 炎

(1)儿子打电话来,说他今天要到清水河里放鱼鹰。

(2)我很高兴,有阵子没看见儿子了,不过我又有点不【解析】
“水生,你那么忙,今天怎么有空闲了?”

(3)儿子说今天是周日,他抽出了半天空,一来看我,二来看鱼鹰。这小子,让鱼鹰和我平起平坐了。

(4)我早早地带着鱼鹰来到清水河,河面不宽也不窄,淙淙的流水声像是千百年的絮语,反反复复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竹篙一点,小船像一尾小白链,犁开水面向前划去。鱼鹰站在船舷,扇动着黑色的翅膀,为下河捕鱼做起了热身。这家伙可真是个机灵鬼,难怪儿子那么喜欢它呢。

(5)看到鱼鹰,我就不能不想到老黑。三十年前,老黑常和我一起捕鱼,那时,我们的小船上除了鱼鹰,还有两个调皮的孩子,一个是水生,一个是老黑的儿子家贵。两个孩子水里生,水里长,我和老黑都觉得,我们这渔猎为生的衣钵有人继承了。可想不到,多年以后,两个孩子竟都离开了水,还都做起了官。老黑死得早,没看到这一天,可我看到了,欣慰是不必说的,心中也不免感叹:人这辈子,是贵是贱,是成是败,可真说不准呢。

(6)有一次,我和老黑在岸上抽烟,两个孩子下河放鱼鹰。鱼鹰潜入水,停了阵钻出来,嘴里叼着条大鱼,可脖子一仰把鱼吃了。孩子们就呆了,水生转过头来叫:“爹,鱼鹰不吐鱼,它自己给吃了!”

(7)我笑了,问:“生娃子,你们把鱼鹰的脖子扎起来了吗?”

(8)孩子们摇摇头,一脸不解的样子。我让他们把船摇过来,然后抱过鱼鹰,用绳子扎起了它的脖子。

(9)“这是为啥呀?”水生问,“不会把它勒死吗?”

(10)我抚摩着鱼鹰的翅羽,说:“不会。给它扎起脖子,它就只能吃小鱼,捉到的大鱼咽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吐出来,要不然,这家伙可贪着呢,那我们吃什么呢?”

(11)两个孩子点点头,似乎明白了这个在渔人眼里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

(12)日头升起了一竿子高了, 江面上跳跃着无数条小银鱼,闪闪烁烁的,像一个美丽的梦。我立在船头,向岸上张望,一个瘦削挺拔的身影闯进了我的眼帘,那不是水生吗?自从这些年孩子在城里当了领导之后,就很少有时间到乡下来玩了。偶尔来,也是和家贵约好一起来。家贵当上了区长,和水生一个级别,不过,两个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好。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

(13)我把小船靠了岸,迎上了水生。水生看上去有些憔悴,眼神好像有点忧郁。我问:“生娃,家贵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14)水生的脸色更凝重了,眼神里也多了层伤感。许久,水生叹了口气,说:“家贵进去了。”

(15) “为啥?”我的心一沉,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了。

(16)水生沉默了,眼望着天际,半晌说:“他忘了扎上自己的脖子。”

(17)我愣了,心底过一丝凄怆,为老黑,也为清水河。我突然明白水生今天来放鱼鹰的心思了,这孩子,是想再温习一下那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啊!我的喉咙一热,定定地看着他。在清清亮亮的河面上,水生蹲下身,认真地为鱼鹰扎上脖子,而后轻轻地拍拍它的头,于是,鱼鹰欢快地下水了……

1.文章以“鱼鹰”做标题。阅读全文,请说说这一题目的作用。

2.文章三处描写了清水河的景物,你觉得作者写景的用意是什么?

3.结合文章,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愣了,心底过一丝凄怆,为老黑,也为清水河。

(2)水生沉默了,眼望着天际,半晌说:“他忘了扎上自己的脖子。”

4.文章第(11)段和第(11)段画线句都写到了“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请简要说说这两句中的“道理”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最简单最朴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

黄启哲

①昨天,一张国内女明星的合照在媒体刷屏,“谁最美”“谁最时尚”被热议。这张照片出自一年一度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虽然是慈善舞会,却堪称时尚界奥斯卡,此次更是打出主题“中国:镜花水月”,要求所有嘉宾都要穿着中国风情的礼服入场。这似乎也让更多“中国面孔”有了露脸的机会,除了超模刘雯和演员章子怡是慈善舞会的常客,巩俐、周迅、刘嘉玲、赵薇、李冰冰、范冰冰等中国明星均首次参加。一时间,红毯成为女明星“争奇斗艳”的竞技场。

②红毯秀活动不仅能够赢得品牌厂商的赞助,也能为明星增加曝光率,成功制造话题。学会用世界通行的市场套路抢眼球,媒体应该为红毯秀上的中国明星和背后团队点个赞。通过红毯秀进入国际视野.赢得在影视大片和世界媒体露脸的机会,是中国影视娱乐和时尚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

③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作为演员,这些“中国面孔”在大片中的表现平淡无奇,在红毯秀上却趾高气扬。有评论认为,“中国面孔”在大片中不过只是一个符号式的存在。他们有的只在探路中国市场的“特供版”里惊鸿一瞥,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其他地区的版本里;有的不过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象;哪怕成了“主角”,有不少也没有存在感。因为这些角色从思维方式到言谈举止,都模糊了其文化底色。究其原因,这些大片很少有角色是为“中国面孔”量身打造,而结合文化背景与人物个性,为故事主线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更是罕见。还有一些“中国面孔”甚至没有作品,只是在各大电影节上“蹭红毯”,霸占红毯时间,甚至被质疑是否受到邀请。

④撕掉被贴上的标签,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底气和话语权,靠光鲜亮丽的造型,或赞助商的努力助推还远远不够,其身后中国影视产业及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支撑。华丽的娱乐盛宴过后,还是要回到文化产业和电影工业的范畴,让“中国面孔”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⑤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以及广阔的视野和文化“底气”。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才能让红毯上的中国明星更有“存在感”。                                                   (2015.5.6《文汇报》)

1.选出对本义理解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    (    )

A. 本文是一篇时事评论,标题即论点,第…段以巾罔众多明星参加“红毯秀”活动的新闻引出论题。

B. 第③段首句“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承上启下,文章进入主体论述。

C. 画线句运用对比手法告诉我们部分中国明星擅长作秀,而艺术建树方面却很平常。

D. 本文论证严谨,既肯定了红毯秀的明星效应,又指出一些中国明星因没有成为大片主角而缺乏存在感。

2.联系上下文,对加点词作简要分析。

(1)有的不过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象。

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

3.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④段的观点?请说出理由。

今年5月25日,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中国台湾的侯孝贤凭借《聂隐娘》捧回最佳导演奖,《聂隐娘》是“一部前所未见的武侠电影,一首古韵悠然的唐诗,以彻底的反叙事格局和极度写意的影像手法,表现神秘雅致的东方文化”。一定程度地为“武侠”这个丧失了活力的类型找到一个可以试探的方向。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何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的底气和话语权。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臣本布衣

(2)先帝小以臣卑鄙

(3)何信亡:

(4)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此乃信所以去也。

3.【甲】段巾,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

4.【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①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②嗾(sǒu),这里有“怂恿、促使”的意思

1.诗中写了秋天哪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试比较本诗与教材中作者另一首《秋词》在抒情上的异同。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中学学生会决定围绕“有效劝阻别人吸烟”的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拟写宣传标语。经学校同意,学生会准备把学校那些冷冰冰的“禁止吸烟”标志,换成富有人情味和启发性的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这样的宣传标语。

活动二:分析数据材料。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活动小组从网上查找了某市有关被动吸烟的调查统计数据,请你分析这组数据材料,得出结论。

年份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被动吸烟人数

175万 

171万

167万

被动吸烟人数中青少年所占比例

33%

35%

38%

 

 

 

 

我的结论是:

活动三:现场劝阻活动。5月31日,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到长途车站对吸娴者进行现场劝阻。候车室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一边咳嗽一边吸烟。请你上前对老大爷说几句劝阻的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