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上文作者是_____(朝代)的书画家、文学家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愈往而不知所穷。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作者提出“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的观点。

B. 第②段作者以孔子等名人事例论证深入研读的重要。

C. 第③段作者指出“无所不诵”、“反覆诵观”的必要。

D. 作者写此家书的目的是引导子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1.清 郑燮或郑板桥 2. 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道《周易》的尽头。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郑燮(郑板桥)。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愈:越。往:深入。其:代词,指《周易》。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句子“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可以看出作者是反对“无所不诵”的。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断”与“梦回吹角连营”中“梦回”的意思不相同。

B. “泪空流”写出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 “心在天山”与“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 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查看答案

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查看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查看答案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