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民 工 父 亲 的 “幸 福” (1)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

民 工 父 亲 的 “幸 福”

(1)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2)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3)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4)“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5)“什么事?你说吧。”

(6)“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7)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8)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9)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10)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11)“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 这位叔叔住的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竞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14)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于点活就行了。”

(15)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6)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17)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提了挺。

(18)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2.开篇写“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有何用意?

3.“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品味其中“幸福”含义。

4.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于,仍有不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文章叙述了一位民工父亲带着儿子到我家看自己建造的房子的故事 2.(1)写出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2)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3)为下文孩子看到父亲建的房子感到自豪作铺垫。 3.为让孩子满足心愿而感到幸福为能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就而感到幸福为赢得了城里人(或“我”)的尊重而感到幸福。 4.动作描写, 表现这位民工父亲对孩子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而感到自豪。 5.(言之有理即可)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人与人应该沟通理解,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相处。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人物是民工父亲、儿子和我,主要事件是民工父亲带着儿子到城里看自己建造的(我家的)房子。概括的时候,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有结果的,最好把结果概括出来。 点睛: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明白是有关谁,什么事,事件的结果如何。即一般要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尤其是背景、人物、事件、结果几个要素。 2.本题主要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一般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但有的也起到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要具体文章具体去分析。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是文章第一自然段的语句,这是对新居的环境描写,语句本身写出了新居宽大、温暖、清亮、宁静的特点,结合语段可知,这个环境描写句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理解,注意拟答时,语句要通顺,答案要全面。问题句出自“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语段中。分析语段,结合全文可知,“幸福”来自于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还来自于“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正面、侧面,其中正面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性情、情感等。“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等是动作描写,结合上文可知,这是父亲听到儿子的“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的话之后的表现。由此可知,这个语句表现了民工父亲对孩子的爱,因为孩子有理想有自信而感到自豪的心情。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注意结合原文内容大胆拟答,做到语句通畅、表意明确。平时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针对“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结合题干中的“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我们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谈到人与人之间要信任、要多交流、在交往中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钻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好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按要求品味语言。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但当涉猎    但: ____________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

赏赐百千强  强:___________    对镜帖花黄         帖: 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愿市鞍马

B. 始就学                  去后

C. 结友别                    思不学则殆

D. 刀劈狼首                  蒙辞军中多务

3.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知其必有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中两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

(4)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树犹如此!

(5)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最后一段中能演变成成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

善思则能于“无字句处读书”。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河流,读出了它一往无前的执着;读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1)、以上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

(2)、请根据选文内容,说说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