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邓拓的《不求甚解》,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

阅读邓拓的《不求甚解》,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1.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可以分开论述);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2.(1)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2)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答出一点即可)。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 4.(1)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2)不赞同。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也是读书的一种方法。 (3)以上两种读书法各有利弊。“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读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因人因时因书因需而异。(言之成理即可;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 1. 2. 3. 4.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韩愈的《获麟解》,完成下面小题。

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间或,偶尔)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liè)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①麟:传说中的兽名。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一角。②昭:明白。 ③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不有于天下___________        ⑵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____________

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      ⑷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角者吾知为牛   真不知马也

B. 德不以形       不千里称也

C. 麟之为物       后有千里马

D. 不畜家         骈死槽枥之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曾国藩先生评论这篇文章时说:“昌黎自况也,与《马说》异曲同工也。”《马说》中哪句话与本文所表明的观点相近?共同表达了什么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1.诗歌中“沉沉”和“切切”两个词意蕴深刻,试写出表达效果。

2.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并说出诗句表达的感情。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思方悠哉。

③转觉鸬鹚毛色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⑤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⑦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烟花三月的瘦西湖美不胜收。湖面上微波荡yàng,轻拍堤岸;长堤旁繁花似锦,xīn香扑鼻。她的美,蜿蜒曲折,古朴多姿,自然灵动,yùn味十足。五亭桥、万花园、小金山、白塔等景致点缀其间,让人目不xiá接,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