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马岛运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

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结合文章情节,分析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3.文中【A】【B】两处的画线句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5.“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用意。

 

1.(在青海出差时,我给妈妈买了一袋白蘑菇;)白蘑菇不易保存,宾馆服务员告诉我保存的方法并帮我把蘑菇装箱;火车上,青海大汉和车友们无私地帮我;我最终把白蘑菇平安地带给妈妈。 2.这句话写出了白蘑菇的味道鲜美,同时也赞叹女儿的孝心,赞美陌生人的心灵之美。 3.【A】动作描写;“二话不说”“重新装箱”“三下五除二,把卧铺 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等一串动作,表现出“青海大汉”助人时的利索、豪爽和热心。 【B】语言描写;一句“很要紧的事”竟是“白蘑菇炖鸡最鲜”,表现出“青海汉子”对妈妈的关心,细致、周到中体现着他的纯真、善良。 4.使用短句(答“排比”也可),节奏明快;形象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的呼啸,突出了一路“呼啸”的风是白蘑菇平安的保证,委婉含蓄地赞美了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 5.内容上:“妈妈”一词触动着每个人心底的善意,她能够轻松唤起人们对爱的共鸣。一路上人们的无私帮助,既反映着人们纯洁善良的心,也体现着人们对母亲的崇高敬意。(大意对即可) 结构上:“妈妈”在开篇和结尾处出现,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或:“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2.试题分析:注意从语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不能与上下文割裂。这句话写出了白蘑菇的味道鲜美,同时也赞叹女儿的孝心,赞美陌生人的心灵之美。 点睛:分析文中的语句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语句的含义,注意从语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3.试题分析:【A】处动作描写很好找,比如“二话不说”“重新装箱”“三下五除二,把卧铺 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等动作性词语,表现出“青海大汉”助人时的利索、豪爽和热心。【B】处是明显的语言描写,“很要紧的事”是“白蘑菇炖鸡最鲜”,表现出“青海汉子”对妈妈的关心,细致。作答此题时不要忘了答出描写的作用。 4.试题分析:“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是较为明显的排比句,因为有排比词“风”,特点是节奏明快,表达效果是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的呼啸,以便为后面更好地抒发感情服务。 5.试题分析:一定要审好题干:“妈妈”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用意是什么,两方面都要答到答全,不能偏废。内容上:“妈妈”唤起人们对爱的共鸣,体现着人们对母亲的崇高敬意。结构上:“妈妈”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并且“妈妈”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默写。

(1)默写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全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6)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查看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考查

文段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文段二: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当涂掌事(___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__)  

(3)又同席读书(___________)          

(4)宁读书如故(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管宁为什么割席?从他们择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词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以下加点的词都是介词,我(点头)、昨天(开始)、(重要)、那边(走)。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D.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排比的各项之间都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逻辑上没有先后,可以颠倒顺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乡村教师李云飞虽然不富裕,但贫困学生需要支助时,他都会慷慨淋漓的捐出自己所有工资,绝不吝啬。

B. 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D. 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