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从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请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作文题...

按要求从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请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作文题二: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1)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字数:600字以上。

(2)诗歌戏剧除外,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

(3)文中不得出现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内容。

 

桥 当你一声”谢谢”从朱唇里迸出,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你有是否知道,别人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 你的一声谢谢,消除了别人的劳苦,我的一声谢谢,融进了你的心灵,你的一声谢谢,或许就能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成为朋友。那么谢谢一定就是一座桥,一座感恩的桥。 并不只是一声谢谢才是感恩的桥。 父母下地干活了,天那么热,正是艳阳高照,却无暇品味诗一般的意境。是啊,父母为了我们的一日三餐不用愁,正在和太阳讨价还价。用十滴汗水换一粒粮食。好辛苦,他们盼望来自心灵深处的一个欣慰的笑。当我们拿上一个水壶,带上几只碗,将甘甜的凉水送到他们的手上,一句:“爸爸妈妈,歇歇吧!喝口水。”就驱除他们一天的劳累。尽管我们没有说“谢谢你们,爸妈”,但一座感恩的桥仍然存在,它就架在我们与父母的心上。它也可以叫做连接心灵的感恩桥。并不单单只是感恩桥。因为,我们懂得感恩父母,我们知道我们的头上有父母用双手铸就成的屏障,在刮风的时候。有成片的绿茵;在太阳微笑的时候。在漂亮的花伞;在雷电交加的夜晚,父母背我上医院的付出,只为我的健康。我怀着感恩的心为他们驱除劳累,送一丝清风。这也是感恩的桥。 下课的十分钟,一位同学匆匆忙忙从我们的身边走过,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字做作业的我。一声“对不起”,回答一声没关系或是一个善意的理解的微笑,一场干戈就大而化小,小而化无。别人的心里也会产生感恩,尽管我们做的那么微不足道。感恩,又是一座桥,一座促进友谊,增进团结的感恩桥。 感恩,就那么简单,就是那么容易,容易到一个三岁小孩都能做到的地步,简单到一个微笑,一句话,一抬手,一收脚的地步。却能让人感受到人间处处都有心,有关爱,能化凶险为祥和。 为什么你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架一座感恩的桥呢? 感恩,就是一座桥! 那一股暖流 天气渐冷,已是秋风萧瑟。唯恐见那碎一地的阳春白雪。如今,暖流仍在,旧人不履。停半晌,心静如水,冬季如春光般灿烂。 平安夜里,超市到了一年之中最忙的一天,往来的人群带着笑容。是的今天是平安夜,人们都要寻找能够代表自己心意的礼物送给家人、朋友。 柜台的工作人员担忧地看着来往的人群,真诚地祈祷着他们都能够满意而归。人群里,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士。她的头发无精打采地披挂在肩,却能看出她的表情中有一股难以抑制的惊喜。她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一个辛苦工作了半年,终于节省下了二百多元为儿子买他一直想要的游戏的母亲。 他随着人潮向前走着,数着前排的人数。一个、两个、三个……她的破棉衣与其它顾客的新衣形成鲜明的对比。眼神既疲倦又动容,双手合着,似乎在祷告着什么,仔细看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双手间夹着一个布色的钱包。 时间顺着钟表的嗒嗒声流去。她缓缓走向前,认同交付与人什么重要的使命一般将手中的游戏递了出去。售货员小姐诚切地笑着,一边想着一会儿工作结束后就回去洗个澡,然后去教堂做祷告。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钱包,正准备将那皱巴巴的纸币递给售货员,脸上的笑容却僵硬了。她双目注视着空空如也的钱包,满脸的疑问和悲伤。这使他一瞬间苍老了不少。一滴冷汗从她的款额上流下,她面临到了这个问题——她的钱被偷了,这本不应该也最不应该是她得到的问题。想起儿子那惊喜又期待的表情,她的泪便一滴一滴地往下落。 售货员见到此景,心中自是明白了一二分,也跟着惊慌,觉得是赶不上去教堂的末班车了。她不肯离开,如果没有游戏儿子会对她失望,但她不想,所以就站着…… 这时,奇迹发生了! 不知这长龙般的队伍中谁递出了一百元,往上传给她,紧接着的是数不清了的二十、三十元散钱,这一叠薄薄的纸币每到一人手里便又厚了些,大家都拿出一些给她,因此那叠纸币到她手里时已是厚厚的一叠了,数一数,还多了几张零钱! 她破涕为笑,回头望了望——嘿!每个人都挂着天使般的笑容,如她一般的欣慰和满足。她打开了她那把伞,外面已是白雪繁荣的景致。寒风扫着她单薄的身子,她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但也是不经意间,竟有一股暖流在心田流过。 售货员去教堂的时间完全没有迟,她似乎隐约地明白了自己的担忧是不必的。 而她,就是我在国外的姐姐。 【解析】试题分析:以“桥”为题进行作文,可以是实写的“桥”,当然更多时候我们选择的是虚写的“桥”,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比如“感恩的桥”。“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这则材料其实给了我们很多提示,话题应围绕这“感恩”进行,标题“那一股暖流”也应重点突出“暖流”对于我的重大影响和意义,我从中获得的收获和价值。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此题可使用“增补信息法”和“明确中心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生命的绝唱

    黑色的硝烟弥漫天际。鬼子为了占领这个名叫”鸡蛋砣”的阵地,用骡子拖来了十门山炮。他们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一个排的战士打得就剩了两个人,排长和一个16岁的娃娃兵。娃娃兵念过洋学堂,去年背着父母跑来参军。娃娃兵会写诗,因为又瘦又小,大伙儿叫他“瘦干儿”。

战场上有了片刻的宁静,排长开始数子弹,还有十二发。排长问:“干——儿,你,还有多少子弹?”瘦干儿说:“五发。”排长问:“你干死了几个?”瘦干儿说:“一个。”排长说,“笔杆子不行,打鬼子得用枪杆子。”瘦干儿小声说:“诗,也是武器。” 这时炮弹呼啸而来,排长喊声“卧倒”,便把瘦干儿压在了身子底下。一轮炮击过后,他们从土里拱出来。

鬼子屎壳郎似的又开始向前挪动。排长瞄准射击,果真一枪一个准儿。瘦干儿看了排长几眼,捂了捂胸口,按住那狂跳的“小兔子”,举枪瞄了好半天,“叭”一枪。一个鬼子倒栽葱。

他们只剩一颗手榴弹了。两人开始后撤,但没走出百步,又停下了——前面是悬崖。鬼子从三面包抄过来。排长问:“怕了?”瘦干儿咬着牙摇摇头。

排长搂住瘦干儿,感觉出他身体在轻轻颤动。

排长拧开了手榴弹盖儿,瘦干儿忽然说:“排长,别浪费手榴弹,给鬼子留着……咱跳崖,兴许还能活……”排长望着瘦干儿说:“对,咱留个囫囵身子。”

排长向鬼子甩出了那颗手榴弹。

排长楼着瘦干儿走到悬崖边。向下一望,瘦干儿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排长忽然掐住了他的脖子,吼道:“我说过,咱队伍里没孬种!”

瘦干儿说:“排长,我不是……排长……我蒙上眼睛……行吗?”

排长皱皱眉,说:“行!”瘦干儿又说:“排长,我还要留首诗。”

瘦干儿摸出了碎纸片,又拿出了笔。坐在地上,开始写诗。此时瘦干儿似乎镇定了许多。写完,瘦干儿把纸装进衣兜里,按了按。他又“刺啦”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蒙在眼上。排长哽咽地说:“其实,你还是个娃娃啊!这样,也不丢脸!”瘦干儿嗫嚅着说:“真——的?”

鬼子拥到了山上,惊愕地望着这两个人。

疲惫的太阳即将结束一天的旅行,西方的山峦被阳光染成一片血红。蒙在瘦干儿眼上的布条竟被风吹得有些招展。蒙着双眼的小战士和排长一起走向了悬崖尽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叫瘦干儿的兵是我的四叔。三年前,我在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里,看到了他那首写在烟盒纸上的诗,那诗是这样写的:在牺牲的那一刻/我蒙上了双眼/同志们啊/别说我怯懦/我只是不忍看/不忍看属于我的最后一抹阳光/在眼前匆匆掠过。

                                             (摘自《语文建设》)

1.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阻击敌人进攻→_______________→写诗→______________

2.“鬼子屎亮郎似的又开始向前挪动。”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修辞: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面语句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排长忽然掐住了他的脖子,吼道:“我说过,咱队伍里没孬种!”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品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5.小说结尾引录诗歌有什么作用?

6.简要概括“排长”和“瘦干儿”两人的性格特点。

排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干儿: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 ①苻坚将问晋鼎:苻坚想要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②狼噬梁、岐:像狼那样吞并了梁、岐一带。 ③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④元功:首功,大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郗超与谢玄不_____   又重其不以爱憎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然是小事,也能得到他的信任。

B. 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C. 虽然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D. 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他的信任。

3.郗超认为“遣玄北讨” 将会是怎样的结果。(用原文语句回答)

4.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本文主人公郗超具有什么的品质。

5.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的形象有什么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4)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