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 (    )    (2)上下白 (    )    (3)是金陵人,此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现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B.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这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C. 文中写景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1.(1)消失 (2)全;都 (3)客居 2.(1)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2)还有和(像)相公一样痴的人! 3.D 【解析】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本题中词语是课内要求掌握的词语,只要对文章课下注释的字词意思掌握好,做好题目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注意“绝”的意思是“消失”。 2.本题是针对句子翻译,文言语句的翻译是必考内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注意一些重点词语一定要体现在句子的翻译中。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课内文章的翻译,难度相对较小,注意将句子表达的语气要体现出来。 3.本题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需要对内容的全面感知,做好翻译是第一步,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内容理解文章,感知人物形象。《湖心亭看雪》写景是为表现人物来服务的,并不是相互映衬的关系。 点睛: 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知是文言文考查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是关键,要能够准确地翻译文章,理解文章讲述的人物、事件,感知人物的思想情感,要学会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传递出的情绪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在“注重训练”的后面加上“的措施”。    )

B.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去掉“不再”)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保护”和“了解”调换位置)

D.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把“及其他语文工作者”去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B. 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C. 这个女孩看起来低眉顺眼,一副乖巧、可人的模样。

D.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老头子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2)我看见满院láng jí(   )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4)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