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现代文阅读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

课外现代文阅读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 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2.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____________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____________

③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____________

④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____________

3.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

4.“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5.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6.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1.C 2.①行动描写;②神态、语言描写(或:答出其中一种描写方法即可给分);③心理描写;④外貌描写。  3.这样写,用时间的变化突出了挖掘过程之长,体现了父亲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热爱。  4.强调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愿望;突出了父亲热爱儿子,希望尽快救出儿子的真挚感情。 5.“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不但坚定了父亲抢救儿子的决心和行动,也给了儿子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6.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紧扣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2.此题考查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①句中“走”“动手”是动作描写;②句中,“双眼直直地”是神态描写;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心理描写;④“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是外貌描写。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时间的连续表现了他挖掘过程之长和挖掘的困难,这样写,用时间的变化突出了挖掘过程之长,体现了父亲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热爱,而直接用38小时则不能给人这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4.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文章反复强调““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强调了迫切父亲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愿望;突出了父亲热爱儿子,希望尽快救出儿子的真挚感情。 5.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在文中“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反复出现,表现了父子心灵相通不但坚定了父亲抢救儿子的决心和行动,也给了儿子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6.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儿子的品德与父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父亲让儿子在生命绝望中获得了信心,才使得儿子有父亲的精神,也从中看出了儿子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因为他坚信他爸爸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给了他信心,不让他再害怕,所以他让其他的孩子先出来。 点睛: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方法: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现代文阅读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①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③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④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⑥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

2.请从选文第①语段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选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的“很”能否删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必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 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 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 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         ____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写出                     

5.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

6.《饮酒》诗中的隐士形象即为作者自画像,其中最能表现其形象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节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_________    经纶__________    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4.从抒情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赏析诗歌回答问题。

田    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______________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知识积累及运用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2)《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          

(3)《过零丁洋》中巧妙地借用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地名对”是        , _______。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的是                       

(4)《水调歌头》中蕴涵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 _____。抒发作者对世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  

(5)《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历史的总结和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