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不超过40字)

2.文中反复提到父亲说的一句话:“ 你是男子汉。”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结合本文“我”的经历,说说怎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

3.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换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我怕独自走夜路,父亲边嘴上鼓励我,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我同行,使我成为男子汉。(意思对即可) 2.父亲是为了鼓励我,给予我战胜恐惧的勇气。遇到困难,能鼓起勇气战胜自我,独自勇敢面对,最终克服困难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3.既有鼓励的话语,又有默默的行动帮助,是一个很懂得教育关爱孩子的父亲。 4.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描写出夜间林子的静谧,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解析】 1.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此题应扣住“同行”这个主要事件,“父亲”是主要人物。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父亲认为,要勇敢面对困难,最终克服了困难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3.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可知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的人,能够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孩子,可见父亲富有教育智慧。 4.此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认识。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静谧的气氛,烘托出“我”恐惧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紫薇

①紫薇属干屈菜科,人们俗称它“怕痒树”,是树木中一种奇特的树种,为花叶乔木,又名无皮树、满堂红、百日红。由于花期特长,7月至10月花开不断,故名百日红。
  ②宋代诗人杨万里诗赞颂:“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明代薛蕙也写过:“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
  ③紫薇树长大以后,树干外皮落下,光滑无皮,如果人们轻轻抚摸一下,立即会枝摇叶动,浑身颤抖,甚至会发出微弱的“咯咯”响动声,这就是它“伯痒”的一种全身反应,实是令人称奇。
  ④紫薇共有4个品种,有赤薇、银薇、翠薇等。以花瓣蓝色的翠薇最佳,为圆锥花序,着生新枝顶端,长达20厘米,每朵花6瓣,瓣多皱襞,似一轮盘。花开满树,艳丽如霞,故又称满堂红。结果为蒴果,状如大豆,内有种子多粒,11月成熟。
  ⑤紫薇原产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西北、华北也有栽培,它的适应性很强。
  ⑥紫薇耐旱、伯涝、喜温暖潮润,喜光,喜肥。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氮气的抗性强,能吸入有害气体,每公斤干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又能吸滞粉尘,据科学家测量,在某城市某个水泥厂内距污染源___米—___米处的一棵紫薇,每平方米叶片,吸滞粉尘达____克。因此它是城市、工矿绿化最理想的树种,也可作盆景。
  ⑦紫薇还具有药物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作用。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的功效。叶治白痢、花治产后血崩不止、小儿烂头胎毒,根治痈肿疮毒,可谓浑身是宝。

1.紫薇树被称为“怕痒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②段引用杨万里、薛蕙的诗句,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⑥⑦小节,概括紫薇的作用。

 

查看答案

萧何,沛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律令图书藏之。沛公知天下险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何谏之曰:“……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有删改)

【注】三秦:这里指秦灭以后,项羽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何尝丞督事________________    (2).沛公知天下险塞 __________________

(3).羽屠烧咸阳________________    (4).汉王曰:“!”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何得秦图书也”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计日以还    B. 王秦降将以汉王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以中有足乐者

3.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现了萧何的什么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赵普(节选)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多忌克    ______________       (2)奏荐某人为某官______________

(3)碎裂奏牍掷地______________       (4)普颜色不变  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查看答案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即柴门。

1.请简析“遍”、“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认真阅读图表,完成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在3年前购买了10 万册图书,并积极落实学生的图书借阅,在最近一次针对这10万册图书的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从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这10万册图书情况、学生表现这两个角度写出两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