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保君子本心,养浩然正气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保君子本心,养浩然正气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仪休①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日:“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③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注释:①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②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③枉:违法曲断。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 ⑵万钟于我何__________⑶夫嗜鱼,故不受也_______ ⑷公仪休鲁而嗜鱼________

2.与例句“妻妾之奉”中的“之”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蹴尔而与之    B. 局促一室之内

C. 处处志之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翻译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个语段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⑴甲文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文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划线句“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所表达的意思,可以用一句12字的俗语进行表述,请问这句俗语是?

 

1.“得”通“德”,感激好处、益处因为做丞相 2.D 3.这说明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4.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5.甲文要表达的观点是 做人不要失去本心乙文要表达的观点是 做官要保持廉洁之心,靠人不如靠自己 6.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 【解析】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作者:韩非子 年代:战国 1.试题分析:注意实词中的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2.试题分析: “妻妾之奉”中的“之”和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是助词,可翻译为“的”;A.代词,他,别人。B.之内,一定分范围内。C.助词,不译。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3.试题分析: 翻译时注意判断句,“夫”表示将发表议论,不翻译。“恃”翻译为“依靠”。 4.试题分析: 断句根据句子意思,还有“则”作为连词另起一句。 5.试题分析: 甲文的观点可以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句话看出;乙文的观点可以从“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这句话看出。注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而不是用原文语句。 6.试题分析: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所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接受(别人送我的鱼),必定有不敢要求别人的表现。据此意思,找出12字的俗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雎》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曹刿论战》中,曹刿判断齐师逃跑时没有埋伏,可追之的句子是(八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查看答案

艾青《 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书法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其中的草书具有龙飞凤舞、气韵流动的特点。请写出下列书法作品中的四字成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