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

②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

③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首先,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雾是指百分之百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水蒸气成雾需要相对湿度达到400%,否则,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浓雾。细颗粒物却可以在较少的水汽中“大展宏图”。大气中的相对湿度甚至不需要达到100%,细颗粒物就能“造雾”。而发生在高空的霾,“造雾”能力更强,如果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就更容易使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膨胀,从而导致天空灰蒙蒙一片。

④细颗粒物可长途“奔袭”。10年来,科学家设置了多个采样点,从西部的新疆一直到东海,每个季度进行采样,共采集了近2万个样品,并进行全面实验分析,最终揭示了我国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大沙尘源区,分别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还有蒙古的戈壁。这些沙尘在传输途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了硝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正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范围内电厂的脱硫脱硝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推进,可是为什么大气环境却没有转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细颗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比如,目前上海机动车数量估计在___万辆左右,北京更是达到了___万辆,其他中小城市也正上演着堵车大片。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重已经跟工厂排放接近。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排放标准的有法不依,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中国的大气环境。

⑥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很多气溶胶上附着有病毒、细菌,对公共卫生也会有很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与此有密切关联。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_ 。

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任意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中的“主要”一词能不能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4.文中说明造成雾霾漫天的原因有哪些?

 

1.逻辑顺序。 2.示例①:列数字。运用科学的数字说明城市机动车数量之多,尾气排放量之大。 示例②:举例子。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大量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 示例③: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小城市车辆之多。 3.不多余。表明下面的内容有据可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①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②细颗粒牧歌长途“奔袭”;③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解析】 1.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大家

按事先约定,旅行社的中巴将于下午1时离去。归程漫长,路途险峻,不得不早点发车。大多数游客恋恋不舍地告别神秘秀丽的喀纳斯湖,按时上了车,只有三个人迟迟不归。

1时半,那三人仍不知去向,大家难耐车内的燥热,纷纷躲到树阴下抱怨,历数三个家伙的种种不是:从第一天上车就看他们不顺眼,没有一回准时的,耽误大家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别是潜逃的特务吧?就他们那熊样,哪有人家特务那两下子。

2时,人还没回来,大家开始担忧,频频向远处张望。在这支临时拼凑的松散团队中,众人与三位失踪者毫无瓜葛,但同情心和不安感还是有的。湖区一带森林茂密,人烟稀少,早年还有“湖怪”吞噬骆驼的传闻,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他们几个人不像缺心眼儿的二杆子啊。

2时半,失踪者总算出现了,每人骑一匹马,由哈萨克族小孩牵着,优哉游哉,毛发未损。原来他们的迟归,只是因为贪玩。

大家松口气,纷纷回到车上,准备出发。不料那三人下了马,并不上车,和导游打了招呼,就旁若无人地钻进路边的一个小饭馆。

人们震惊了,愤怒了,这么晚回来,还好意思吃饭?素质太差!这不是欺负人吧?拿我们当什么了?谁去说一说,快开车吧,太晚了不安全,尽是盘山道,车翻了大家一起玩儿完,谁也跑不了。

愤怒了半天,只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女人独自下车,前往交涉,其他人则留下来继续愤怒。

北京女人进了饭馆,试图阻止那三人点菜,建议他们买点干粮带走。未遂。向导游和司机求助,也未遂。导游、司机看来与饭馆老板很熟,他们伙在一起,劝北京女人不要着急。

煎炒烹炸的油烟中,北京女人咳嗽两下,言词激烈起来,其关键词有信用、权利、做人、回扣、大家,等等。迟归者中的一个冷冷反驳道:“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你一个人就代表大家了?”

北京女人满脸通红,疾返中巴搬救兵。谁知大家不肯当救兵,只是在车内嚷嚷一通,算做一种远距离的声讨。北京女人进退失据,在阳光下傻傻地干晒。

3时,迟归者吃完饭回来。车上的人适时转了话题,谈起奶茶和伽师瓜。中巴启动时,北京女人突然出人意料地提议,由迟归者向大家道歉。

全体游客一愣,当即鸦雀无声。都说于无声处听惊雷,其实许多时候无声处不一定有惊雷。汽车闷闷行进,远处牧场的羊群默默吃草。有人小声说:“得了,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一些人随声附和:“那是那是。”

北京女人冷笑,自言自语:“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人就敢管咱一个县,开始我不信,现在有点儿信了。”无人接话,几个八九岁的孩子困惑地看着成人,中巴改换低档运行,地势陡峭起来。

1.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大家在不同阶段的态度: 抱怨    、     怕事  开脱 

2.“愤怒了半天,只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女人独自下车,前往交涉,其他人则留下来继续愤怒。”,划线句带有         意味。

3.“谁知道大家不肯当救兵,只是在车内嚷嚷一通,算做一种远距离的声讨。”这里“当救兵”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4.在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中“地势陡峭起来”相呼应的词句。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   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 

材料二:有媒体记者走访了兰州多所高校的图书馆,发现成排的经典名著上落着稀薄的灰尘。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表示,现今“90后”大学生借阅图书,尤其是经典图书的概率逐年下降。大四学生周颖说,“身边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大家趋于‘快餐文化’。班里同学知道张艺谋的《红高粱》,却不知道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这是‘纸质’经典阅读的悲哀。”的确,电子书籍出版迅速、成本较低、方便阅读方便携带、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纸质书籍。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方面重电子书,轻纸质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材料三:专家认为:人类历史几千年的文明,赖书本得以记载,靠读书人得以薪火相传;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皆浓缩在公认的经典里了。因此,惟有回归纸质阅读才可以称得起是真正的阅读,才能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

(1)电子阅读为何备受广大读者青睐?(2)人们若长期重电子书,轻纸质书,有何不足?(3)在班级举行纸质阅读的交流活动,你会向同学们推荐哪一部作品?并说出你的推荐理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请问这些内容出自于              之口?由此可以看出她具有        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

(1)家田输税尽,______________                 

(2)_                            ,吟鞭东指即天涯。

(3)《观刈麦》中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样,写出了农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  _ ,___   _ 。

(4) 壮哉中国,壮在多伟男。虽然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说“人不寐,              ”,抒发了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自己愿为国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         ”表明了誓死保国的忠心;龚自珍哪怕已经辞官南归,也不忘“            ,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鸣佩环(如:好像)

B. 悄怆幽邃(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C. 谁道人生无再少 (再少:再年轻)

D. 水尤清冽(清冽:清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萧萧/暮雨子/规啼    B. 隔/篁竹

C. 青树/翠蔓    D. 四面/竹树/环合

3.下列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底  

B. 水尤冽    以其境过

C. 不可知源   以境过清

D. 伐竹取    谁人生无再少

4.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乙词上阕描写了兰溪淡雅宁静的春之景。

B. 甲文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乙词借助兰芽、溪水、洁净小路表现了兰溪的清新优美。

C. 甲文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乙词“萧萧暮雨子规啼”句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出一种凄冷的环境。

D. 甲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乙词中描写了蒙蒙细雨、子规的悲啼,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伤。

5.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第一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一句,表现了作者游兴之浓和石潭环境的清幽。

B. 甲文第二段中借助对鱼动静结合的描写,表现了水的清澈。

C. 乙词中“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感叹自己已满头白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内心充满了悲伤之情。

D. 甲文“全石以为底”一句既表现了潭水之清,又暗示了石潭之小。

6.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试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早春景象。(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