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记叙文阅读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

(四)记叙文阅读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3.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4.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1.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2.(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 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3.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 【解析】试题分析: 1.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普少吏事    (          ) 

(2)读之竟日      (          )

(3)普颜色不变    (          ) 

(4)他日补旧纸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4.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赵普奏荐人才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做简要分析。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下面小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所用手法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2.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海河市护城河水污染严重。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河中……为此,向阳中学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你是向阳中学的学生,要采访一位人员,你将如何明白得体地提问?

(1)采访一位在护城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

(2)访问市环保局局长,向他了解环保部门对护城河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名著指引: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怎么了,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1)选段出自前苏联作家          的自传体小说《            

(2)在我眼中,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默写。

(1)                  ,鲜克有终。  

(2)黄四娘家花满蹊,                 。 

(3)读书百遍,                      

(4)                 ,非是藉秋风。 

(5)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就其深。

(6)                  ,后事之师。

(7)油蛉在这里低唱,                   。 

(8)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9) 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