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解说:“一生留下作品”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B.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解说:这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最炫民族风”是歌曲名,不应该用书名号。
C. 书香飘溢 直面人生 精神家园 言传身教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深厚 葱茏 磅礴 涟漪
解说:这几个词都是形容词。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上百名专家学者10多次大规模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B.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接近成功。
C.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D.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入初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王红特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C. 这篇散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 百名教授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忸怩(niǔ) 隽永(juàn) 绮丽(yǐ) 义愤填膺(yīn)
B. 氛围(fēn) 寒噤(jìn) 吮吸(shǔn) 拾级而上(shè)
C. 伫立(zhù) 倔强(jué) 寂寥(liáo) 鄙夷不屑(xiè)
D. 悖论(bèi) 诘责(jié) 俨然(yǎn) 骇人听闻(hài)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不少于600字。
母亲的电话
(1)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
(2)母亲别说听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为我带娃儿!
(3)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不喜欢进厕所找不到一点儿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她尤其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样紧,心与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天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家姓啥?怎么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惊讶。
(4)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是阳台。黄昏的时候母亲就倚在阳台的一角,朝着意念中乡下的方向呆望。那时候夕阳照在母亲苍老的脸上和花白的头上,母亲便有了马致远词里的那种凄凉。
(5)我知道母亲是孤独的。那种孤独来自她对一种生疏的幸福的无法介入。我理解母亲的孤独,但我又实在不愿儿子从一种幸福里失去平衡——这时候我发现每个人在自己的母亲与儿子之间去选择爱,人性会显出某种残忍。
(6)我写字台上的那部精巧的乳白色电话不时地鸣响,当然都只是我和妻子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出现的人,没有人认识我的母亲。我乡下的弟兄们没条件给母亲打电话。有时候母亲也偶尔接一次电话,但往往是应上一句话后话筒便传到了我或妻子的手上。当我与人通话的时候,母亲便呆呆地立在一旁,好奇地看,然后眼里是一片旷远的失落。有一次我突然像明白了什么,当对方挂上话筒之后,我把声音提得高高地说:“我母亲身体还好呢,谢谢你对我母亲的问候……”这时候,我发现母亲的眸子亮亮的,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虽然,那一瞬间母亲的孤独在我心里更浓重地弥漫开了,但我分明找到母亲在期冀什么了——就像我能懂得一只在精致的鸟笼里禁闭了许久的鸟会渴求什么一样……
(7)那天我回单位找—位女同事,我向她讲起了我的母亲。告诉她我母亲喜欢嗑南瓜子,喜欢梳那种老年人往后拢的髻髻头,喜欢听旦角儿唱的黄梅戏,还喜欢说一句口头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然后我交给她我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我母亲很孤独。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位女同事接过我的电话号码时,眼眶里居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
(8)这天黄昏的时候,我家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接过一听,便急切地唤:“妈,您的电话,您的电话!”
(9)母亲闻声走过来,用一双惊喜而疑惑的眼睛望着我,讷讷地竟不敢靠前。我把听筒塞进母亲的手里,一字一顿地说:“妈,您听,是您的电话!”母亲把听筒靠近耳畔,这时候我发现母亲捧着听筒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10)我默默地退出房间,走到母亲经常呆呆伫立的阳台上,面对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
1.第(3)段加点的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全文,体会文中第(5)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我理解母亲的孤独,但我又实在不愿儿子从一种幸福里失去平衡。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章最后一段“我”为什么面对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