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

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1.选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自己登塔时的天气情况,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

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说说它们用得是否贴切,为什么?

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想象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段说“……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你认为这一判断是否武断,为什么?

 

1.“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作者亲历如此艰苦条件下的攀援,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梁思成先生考察与保护古建筑工作的艰辛,据此水到渠成地进行想象与议论。 2.这里的“依然”暗示着从前的状况也是如此,由此作者就更容易生发出对在这里曾发生的故事——梁先生考察古塔一事的追念之情。 “爬行”一词形象地再现了梁先生考察古塔过程中的艰险与专注,因而十分贴切。 3.可以直率地谈自己的看法,但必须言之成理。 【解析】 1.此题考查筛选主要信息。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概括要点,语言要简练,点明即可,要点不能遗漏。根据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即可解答此题。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1). “依然”是仍旧的意思,暗示着从前的状况也是如此,由此作者就更容易生发出对在这里曾发生的故事——梁先生考察古塔一事的追念之情。 (2). “爬行”一词形象地再现了梁先生考察古塔过程中的艰险与专注。 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解答时根据梁思成的人物形象,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咀嚼品味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景物描写要有个人的特殊感受,也得注意顺序和写作技巧。作者先用八个字______________总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再分项描述,先写______,特点是________,有些河段水流________;再写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___________;夹岸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运用__________修辞手法。这些描写使你产生怎样的想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2.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3.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回答:

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中写声音反而更衬托出环境之幽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中表现作者醉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诗文的上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②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

③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

④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哀转久绝。

 

查看答案

作文

(1)“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请以“阅读,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请以《         走进我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我们可以用富于时代特色的事物表现初中生活。如电脑、手机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可以用青少年崇尚健康时尚的事物来表现初中生青春的色彩。我们也可以挖掘近期闯进自己生活的有表达价值的“小事”,通过它们来表现青春少年的喜怒哀乐。

从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要详略得当。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