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正 直 ①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又确是一...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正  直

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又确是一副精神的骨架,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奔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披挂和身架。有些人看去很魁伟,与之相处一久却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终让你在他平淡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大力量,那就是一个人的品格。

②最珍贵也是最基本的品格就是正直了。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正直是一种风骨,如同山中劲竹、冬里腊梅,于风急雪大处方显出风标高峻。不能想像一棵歪扭斜长的树派上大用场。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③提起正直,我总是想起一个悲剧式的伟人,彭德怀元帅,想像着当他从庐山下来,山一般沉重的步履,怎样撼动了铁肠历史的心。俗话说,沉默是金,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鸦雀无声之际,一声冲天的云雀,尤为惊心动魄。“我为人民鼓与呼”,底气不足者,更是无法作此一呼的。横刀立马不难,难的是四面楚歌之时仍横刀立马。历史是公平的,正直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必以正直本身的价值分量所平衡。因此,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地伫立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那宽宽的肩膀能负起苦难,却不容挑丝毫阿谀,那便是一副品格的骨架啊!

④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从一些偶然的小事上折射出他生命的光

泽。有一个不知名的行人,捡到了一个鼓囊囊的钱包,他不停顿地寻找,最后交回失主。当别人问他钱包里有多少钱时,他说不知道,“我没打开,因为我怕诱惑。”我为这则轶闻感动,这里边含有一种真实的美和正直的底蕴。拾金不昧诚为上品,知己人性弱点而竭力避之、坦然述之,更见其品性的可爱端庄。

⑤这是一些让人眼湿、心热的故事。无须刻意铺写,人格的魅力即已是大手笔。当我想到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日子里,不改初衷,贞守信念地艰难前行,就觉得这世界着实可爱和充满希望。是他们漂亮地撑起了自己为人立世的骨架,也撑起了我们人类社会的脊梁。

1.文章中有一些意蕴深厚的语句,请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⑴人品不像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但又确是一副精神的骨架,撑着一个人的身躯走东奔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太多了,四方风雨太多了,站直了委实不易,此乃生活;偏要努力站直了,乃是生活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写彭德怀元帅在“大跃进”时期为民直言的故事,文中用哪几个短语来指代那一时期?由这几个短语,你感知那是一个怎样的时期?

3.选文中的两个事例各从什么角度举例的?你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

4.你认为钱学森先生也是个正直的人么?请结合课文中的事例,模仿此文第三段,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

 

1.人品的高尚与否,是一眼看不出的;但它又是为人处世的精神支撑。生活中有物质金钱等的引诱,也有困难、挫折的打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经受住考验,这才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2.“非常时刻”、“鸦雀无声之际”、“四面楚歌之时”、“山雾般浓重的岁月”。那是一个人们不敢讲真话的压抑迷茫的时期。 3.从伟人的角度和普通人的角度(或从“敢为人民鼓与呼”和拾到钱包寻找失主的角度)各选择了一个典型事例。启示:在用论据论证论点时,要从不同角度选取论据,将使论证更有力。或:正直往往需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会得到人们的赞颂。 4.参考示例:提起正直,我还会想起一个两袖清风的伟人,钱学森先生。他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他对许多事情定下自己的原则,然后就坚持到底。他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这一个个“不”,是他对歪风的严拒,是他对人格的坚持。因此,与他等身的学术成就一道,令国人高山仰止的,便是他铮铮的正直品格!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1)此句将的是人品的高尚与否的问题,品的高尚与否是一眼看不出的;但它又是为人处世的精神支撑。(2)“天和地之间的各种诱惑”指的是物质金钱等的引诱,也有困难、挫折的打击等。 2.此题考查筛选主要信息。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根据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即可解答此题。根据第三段“在一些非常时刻,不沉默更是金。于鸦雀无声之际,一声冲天的云雀,尤为惊心动魄。”“隔着山雾般浓重的岁月,我们仍一眼能看到他雕塑式地伫立于山顶俯视苍生的影像”可提炼出相关短语。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段写彭德怀元帅“敢为人民鼓与呼”,第四段写一个不知名的行人拾到钱包寻找失主,这两个事例,从伟人的角度和普通人的角度来举例。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根据第三段对彭德怀元帅的介绍来评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

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1.选文中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自己登塔时的天气情况,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

2.品味下列加点词语,说说它们用得是否贴切,为什么?

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想象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段说“……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你认为这一判断是否武断,为什么?

 

查看答案

咀嚼品味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景物描写要有个人的特殊感受,也得注意顺序和写作技巧。作者先用八个字______________总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再分项描述,先写______,特点是________,有些河段水流________;再写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___________;夹岸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运用__________修辞手法。这些描写使你产生怎样的想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2.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3.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回答:

①杜甫《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表达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中写声音反而更衬托出环境之幽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中表现作者醉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诗文的上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②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

③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

④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常有高猿长啸,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哀转久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