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作文。 1.文题一:在______________(竞争、渴望、幸福……)中...

三、作文。

1.文题一:在______________(竞争、渴望、幸福……)中成长

2.文题二: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____(开心、后悔、失落、感动)

要求: 两个题目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文从字顺,书写要工整、正确,力争美观,卷面整洁。字数在600字。

 

1.在体验中成长  从小到大,一直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中成长,无忧无虑,生活中似乎充满了快乐和温馨,没有什么让自己担心和紧张的。直到那天晚上--初三的下半学期我转了校,这就意味着,我的生活将与以前截然不同。 最起码,晚上增加了一直到十点才下课的晚自习。  大人们怕我在学校身体吃不消,让我每天晚上回家睡,可我一个女孩子,他们又不放心。于是,晚上妈妈就开三盏灯,一盏胡同里的,一盏院子里的,还有一盏是我卧室里的。每天我都从开着灯的胡同里走过,带着一份安然,这种温馨让我充满了快乐。  每天如此,我渐渐对走读生活习惯了,不再害怕深夜回家。 一天下晚自习后,胡同里竟没有亮灯,我的心里顿时有了一种莫名的害怕与恐慌。我飞快地向家里跑去,等到跑到家门口,却见爸爸妈妈站在门口,正焦急地望着。他们一见到我,立刻露出笑容。妈妈拍拍我的肩说: “今晚,停电了。”不知为什么,我猛地抱住妈妈。  进屋后,我一如平素吃下了妈妈为我做的点心,但是觉得那晚的点心分外的甜。 就在那一瞬间,我真正地懂得了什么是父母之爱。那是一种无言的关怀,是一种默默的关注,是一种深情的守护,是一种深沉的担忧„„还记得有一天,爸爸临时加夜班,他忘了对妈妈说。晚上妈妈很着急,坐立不安,一直守在电话边。那天晚自习回家时,家里只亮了一盏灯--妈妈卧室里的。我看着妈妈憔悴的脸庞,不禁为爸爸犯起愁来。于是,我打开了那三盏灯,迎接爸爸回来。  果真,夜里爸爸回来了。他对妈妈说,他在灯光中嗅到了“家”的味道。也就在那一瞬间,我才真正明白:家,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个人点着灯,在等你。你在外,家里的人为你担忧,为你祈祷;你成功,家里的人为你庆贺,为你骄傲;你失败,家里的人为你惋惜,更为你加油„„就在那一夜,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范例二在体验中成长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过去的种种。我喜欢这种带点甜蜜又带点苦涩的回忆——有爱,有泪,有痛。就在这些许的爱、泪、痛的回忆中,我会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曾经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在我眼里,奶奶就是我的“天”,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会尽全力来保护我。那时我从来没想过她会生病,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离我而去。  记得奶奶病倒的时候我在学校,那时的我竟然不知道珍惜这一切,即使回到家,也不愿多陪奶奶一会儿。有些时候,我甚至很烦她,因为她总是叫我陪她说话,可我坐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又不说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我。  清晰地记得,她要走的那个晚上,夜静得出奇。我捂着被子突然觉着很难过,我那么强烈地害怕她会离去。我开始在心里默默祈祷,只要奶奶不离开,以后无论她想要听什么说什么,我都好好陪她。 可我的祈祷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奶奶走了。 时间无情,带走了属于奶奶的一切。但她的笑,她说过的话,像烙在我心上一样,一触动,心就好痛。  奶奶,您是否知道,有那么多的夜晚,每当想起您,我总在恨自己。如果当初我没有那么心狠,现在也不会觉得这么内疚吧。有几次,在梦中见到了您,我哭着醒来后被妹妹取笑,唉,我又该如何向她说呢? 2.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犹记那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天早早便暗了。寒风凛冽,积雪冰凉。寂静中,总不断传来老阿婆嘹亮的叫卖声,甚至可听闻那辆破推车的“吱嘎”声,是那么清脆,让人久久回想。 我习惯每日放学便拿碗去买豆腐花,很便宜,冬日里吃感觉格外温暖。那日放学晚了,天早已阴沉下来了,回到家,拿起碗,奔出门,却不见那抹苍老的身影,我有些失望,这时,却听见了破推车的“吱嘎”声,我循声望去,那不正是老阿婆。 她一步一步慢慢走着,踩着湿滑的雪,步缕蹒跚,她没有戴手套,两手紧握车把,她的手很红很肿,却握得那么有力。她头戴一顶紫红色的棉帽,一条粗毛大围巾,显得更加臃肿,笨拙。 我赶忙跑去,“阿婆,来3元豆腐花。”她停下车,不好意思地说:“小姑娘啊,卖完了。”我惊讶而后又失望,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望了望我手中的大碗,顿了顿,说:“这样吧,家里还有些,碗给我,帮你拿些来。”我急忙招手说:“不用了,太麻烦你了。”她笑了笑,拿起碗便跑走了。 我站在雪地中,身旁是这辆破推车,上边零零散散地放着瓶瓶罐罐的调味品,下边是两只空桶,还有一只塑料小盒子,里面只是一些零钱,天彻底黑了,更冷了,怎么老阿婆还不来,我跺着脚,嘀咕道。 这时,远处一个身影渐进,是一个跑动的身影,很滑稽,下身跑动,而上身却僵直着,步履很是笨拙,渐渐近了,的确是老阿婆,我仔细瞧着,不由惊讶,她捧着碗,窝在胸前,可能怕弄脏,又挺直了背,没有积雪的道路,她不走怕滑,便走在厚雪中,每一步,雪都陷到她小腿,她走得很快,抬头见我,还用她嘹亮的嗓音 喊了句:“来了。”我不由得感到喉颈有些堵塞,一时间说不出话来,眼睛有些酸涩。 她跑到车前,手脚利索的加佐料,红肿的手明明已经裂缝了。她一边做一边说:“学生上学辛苦,喝点热豆腐花好呀。”此时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不愿张口,只怕一不小心,便涌出泪来。 那天的豆腐花很热很热,暖暖的,心中热澄澄的,同样也是明净净的。 那一次,我真的感动了! 【解析】 1.试题分析:第一题,是以“成长”为题材的写作,此题并不陌生,填题也不难,有很多词语可填。本文关键要抓住所填词语的意义,在文章中要写出“成长”与之某种密的关系。比如写“在尝试中成长”这样的文章,可以这样来思考:什么是尝试呢?尝试,也就是,克服一些困难,排除一些障碍,主动地做自己未做的事情。尝试什么呢?引导语作了很好的提示,可根据引导语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本文要重点写实两点内容,一是“尝试”的过程,在什么情况下(困难、障碍)“尝试”的,二是“尝试”的结果,自己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即扣住文题中的“成长”一词,要点出“成长”这一意义,即通过这次“尝试”或这些“尝试”自己的性格、性情、品质等方面有什么良好的变化。把这两点内容写清楚,写充实。 2.试题分析:第二题,“那一次”,表明要写记叙文,记一件事情,表现自己“快乐”“激动”“惊讶”等情感。为了表达好这些情感,就要选取值得回忆的“那 一次”,把“那一次”的事情叙述清楚,把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此类作文要特别讲究开头与结尾。开头:打开记忆闸门,点名题目,领起下文。结尾:合上记忆闸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文章中要用生动的叙述,精彩的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恰当地选用抒情议论,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竞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问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

1.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3分)

2.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    3

3.第⑨段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其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4.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3分

5.朱自清《春》的结尾是: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从综合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修辞等方面,这样的结尾与本文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一)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3.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

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 _______

(3)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____    (4)不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的修养。

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空)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猫和鸡》《两只口袋》《狐狸和狗》《衔肉的狗》等,请选一则,要求详细笔述,并简单说一说蕴含的道理。

寓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6)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风逢龟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