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妈妈笑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说说文章第一句话的作用。

2.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文中哪些地方表明当时家境贫穷?

4.请根据语境解释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

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5.怎样看待文中母亲的形象?

6.“我”吃着娘蒸的大馒头,为什么哇的一声哭了?

7.阅读全文,“我”的心里经过了哪些历程?

 

1.勾起回忆,引出下文 2.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3.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味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4.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厉害。 5.任劳任怨,宽容体谅,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孩子,维护孩子自尊心。 6.妈妈的言行令我愧疚不已,情不自禁。 7.兴奋 愧疚 懊悔 自责 【解析】 1.试题分析:文章第一句话也是第一自然段。“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是今天的“欣慰”勾起往昔的“苦涩”, 所以答案:勾起回忆,引出下文 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抓住重点词语“欣慰”和“苦涩”,是今天的“欣慰”勾起往昔的“苦涩”。 2.试题分析:此题为概括故事内容。要通篇阅读,把握主要情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概括: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3.试题分析: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这是根据题干要求,筛选信息题:六岁的妹妹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母亲起早摸黑挣工分;“我”回家路上,三两口将馒头下肚,还没味出味;妹妹大口大口地咬馒头。 4.试题分析:赏析语句“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从内容上去考虑不难理解,越是抑制自己的食欲,食欲越是增强:指尽管我极力控制,口水却越咽越多,肚子叫的也越发厉害。 5.试题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有时需要从情节上看,有时要从描写(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来看,此文两者全得考虑,要细读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任劳任怨,宽容体谅,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孩子,维护孩子自尊心。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方法,首先了解人物的生活环境,把握文章主旨,这是基础。抓住人物形态特点,感知其貌其情。抓住人物言语内容,领悟其心。抓住人物行为特点,品析其神。 6.试题分析:“哇的一声哭了”的原因,说明“我”当时已经情不自禁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妈妈的宽容体谅令我愧疚。 7.试题分析:“心里经过了哪些历程”,要阅读全文,不能忽略重要的情节内容。由发馒头时的“兴冲冲”,到吃光馒头的愧疚,再到内心深深的懊悔 ,终至最后的自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郑板桥集》

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亦不详其姓字        详: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有会意           会意:__________________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     绝: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慰: 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谈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3)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三题。

(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_______

A.禁(gù)   责(jí)   文绉(zhōu) 

B.胡(zī)   黑(yǒu)  一绺(lǚ )

C.解(pōu)  形(qí)   惑(yòu)  

D.留(zhì)  然(càn)  祖母(shù)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______

A.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肖声匿迹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C.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3)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4)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杜牧在《赤壁》中对历史表达了独到的见解,借史事来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怀念、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朱元思书》中写富春江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            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