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拉亮了灯等你 (佚名) ⑴冬天的夜,来得早。 ⑵电话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拉亮了灯等你 (佚名)

⑴冬天的夜,来得早。

⑵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昨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六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⑶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一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六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⑷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⑸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的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⑹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⑺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⑻“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⑼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⑽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⑾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1.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约定送行→                                                    

2.文中画线句“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我“难以释怀”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引用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内涵?

4.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侯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

 

1.拉亮了灯 等待学生 师生团聚(地点与事件一致即可,6分,每空2分) 2.一是班级发生的变化让人吃惊,一时难以理出个中缘由;二是为同学们的安全担心而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意思接近即可,4分) 3.这句话揭示了最好的教育不在于严厉的批评,(2)而在于真情投入,以心换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4.收获了师生情谊,收获了教育真谛。说的话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其它两个情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第三段“我”的心理活动描写来分析。一是班级发生的变化让人吃惊,一时难以理出个中缘由;二是为同学们的安全担心而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两件事让“我” 难以入睡。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在前文叙事后,引用的泰戈尔的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正确方法,结合“锤的打击”和“水的载歌载舞”来分析,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不在于严厉的批评,而在于真情投入,以心换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4.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维拓展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通过叙事,说明最好的教育不在于严厉的批评,而在于真情投入,以心换心,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在这一事件中,“我”收获的是师生之间的真情,是教育的思想。后面的一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赵襄主学御王子期 (向)    B. 术未也 (尽头)

C. 马而三后(交换)                  D. 而先后心在于臣(都)

2.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学校、班级等。

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

提示: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总在不经意间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事,却能在彼此的心湖激起一圈圈涟漪……请以《没想到,真没想到》写一件你生活中的小事,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你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