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来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1.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分)。 2.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4.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为概括情节题。阅读全文,找到“我”那次交作文的情节即三四段的内容,从中抓住表现王老师和林老师言行的语句来概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是梳理信息题。阅读全文,找到作者三次写“我”的眼睛“濡湿”的段落即第四段、第七段、第十段,根据具体的内容,体会“我”的心理活动,从表达“我”的情感方面概括作答。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是赏析语句题,划线句在“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中,抓住“温暖”一词,点明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这几句话”给“我”的感受、对我的影响来分析句子的含义,使用“生动”“形象”等评价语。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根据王老师所说的话,联系前文与王老师有关情节,说明文段内容照应前文交代有关情况的作用,并根据情节内容了解林老师对“我”的关怀和做事细心周道,以此概括其形象特点。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   释:_______________

(2)其风土                   咨:_______________

(3)必无所疑乃已               已:___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遇 边 塞 亭 障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3.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口技》,完成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选出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京中有口技者(好的)    B. 妇抚儿(喂奶)

C. 力拉崩倒之声(间断)    D. 战战(屁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

B. 文章开头结尾写到了表演道具的简单,是为了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C. 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D. 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听众的反应,后写口技艺人的表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做了相关提示。(删掉“不”)

B.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删掉“能否”)

C.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事迹”改为“形象”)

D. 2016年的“读书活动月”,我校开展了“硬笔书法大赛”、“手操报”和“温馨家园”评选等。(“开展”改为“举办”)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的庙会,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B. 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C. 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D. 《好人好报》专栏是借助新闻媒体去寻找、宣传、学习好人,让好人好事鲜为人知,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关注好人的命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