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

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B. “客路’就是“旅途”的意思,第一句交代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的是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的是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何种情感?

 

1.D 2.示例1: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赏析的能力,完成此题需要掌握一些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理解这首诗是什么类型体裁的,扣住诗歌中的一些关键景物或词语来分析,有时标题也会为我们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次北固上下》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作者停泊在北固山下的一些所见所感,然后逐步梳理诗歌的大致意思,理解诗歌的情感。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以使用排除法,从自己比较确定的选项入手逐一的进行排除。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做题时还需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排除正确的,选出错误的,。D中“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希望鸿雁可以把家书带到家乡洛阳,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固此D选项不正确。 2.试题分析:理解古诗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本诗属于哪种类型,如古诗的“送别诗”“边塞诗”“思乡怀友诗”“咏物诗”“咏古诗”“写景抒情诗”“赠诗”等,然后要结合作者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有时注释中明示),抓住诗句中有情感色彩的句子(如标题或最后一句)和其中的关键字词来体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直抒胸意,直接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甲文与乙文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   )            (2)一狼其中(   )    

(3)将其喉(   )            (4)伪睡以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刀劈狼首/乃伪睡

B. ,目似瞑/犬阻,不使前也

C.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乃杀取其革。

D. 竟忘为狼/及家穿井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甜蜜的回忆如花。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B.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D.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 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  。

A. 传播        恪守   规则    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创新,离不开科技。有人曾测算,在航天科技上投入1块钱,可以产出15块钱,创新带来的效应由此可见一bān(    )。如何在关键核心技术领(    )取得重大突破,这既是习近平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实现创新升级亟待破解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