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①便办。恒冬天得韭蓱虀②。又牛形状气力...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①便办。恒冬天得韭蓱虀②。又牛形状气力不胜王恺牛,而与恺出游,极晚发,争入洛城,崇牛数十步后迅若飞禽,恺牛绝走不能及。每以此三事为扼腕,乃密货崇帐下都督及御车人,问所以。都督曰:“豆至难煮,唯豫作熟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韭蓱虀是捣韭根,杂以麦苗尔。”复问驭人牛所以驶。驭人云:“牛本不迟,由将车人不及制之尔。急时听偏辕,则驶矣。”恺悉从之遂争长石崇后闻皆杀告者

(选自《世说新语·汰侈》)

【注释】①咄嗟:呼唤答应声,这里指一呼一应之间,即顷刻。②韭蓱虀:用韭菜、蒿等捣碎制成的腌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冬天得韭蓱虀/人    B. 恺牛走不能及/群响毕

C. 韭蓱虀捣韭根/马也    D. 以麦苗尔/然相许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恺 悉 从 之 遂 争 长 石 崇 后 闻 皆 杀 告 者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王恺为什么会感到惋惜不满?

 

1.A 2.恺 悉 从 之/ 遂 争 长/ 石 崇 后 闻/ 皆 杀 告 者 3.①石崇为客人作豆粥能马上做好。②冬天也能吃得上用韭菜、藾蒿等捣碎制成的腌菜③石崇家的牛形状、力气都不及王恺家的,但出游的时候,石崇家的牛跑的很快,王恺家的追不上。 【解析】译文: 石崇给客人做豆粥,很快就做好了;也赏常在冬天吃上韭蓱虀。另外,石崇家的牛外形、力气都赶不上王恺家的牛,可是他和王恺出外游览,回来时,他很迟才坐牛车起程,两人争先进洛阳城,石崇的牛走了几十步后就快得象飞鸟一样,王恺的牛拼命跑也追不上。王恺常常认为这三件事是最令人惋惜的,就暗中贿赂石崇府中卫队长和驭手,探问是什么原因。卫队长说:“豆子是最难煮烂的,只有事先煮熟做成豆未,客人到了,煮好白粥,然后把豆末加进去。韭蓱虀是把韭菜根捣碎,搀上麦苗罢了。”又问驭手,牛为什么跑得飞快。驭手说:“牛本来跑得不慢,由于驭手跟不上,反而控制着它罢了。紧急时就任车侧过一边,那么牛就会跑得飞快了。”王恺全按他们所说的去做,终于争到了头名。石崇后来听说了,就把泄密的人都杀了。 1.试题解析:A. 恒冬天得韭蓱虀/人恒过,此项的“恒”都是“常常”之意。B前者为“拼命,用尽力气”后者为“终止,完了” C前者为“判断动词,是”后者为“代词,这” D前者为“掺杂”后者为“共同,全部” 2.试题解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就可得出答案:恺 悉 从 之/ 遂 争 长/ 石 崇 后 闻/ 皆 杀 告 者 3.试题解析: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用现代汉语概括情节的能力。三个原因:①石崇为客人作豆粥能马上做好。②冬天也能吃得上用韭菜、藾蒿等捣碎制成的腌菜。③石崇家的牛形状、力气都不及王恺家的,但出游的时候,石崇家的牛跑的很快,王恺家的追不上。 点睛: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遵循局部—整体—局部的原则,认真地研读材料。当然,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读懂,可利用猜读法进行大胆推断,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同时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饮辄尽______(2)亲知其如此______(3)其言兹若人之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B.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

C. “ 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 作者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查看答案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读诗词,读出自我:读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读到了杰出人物的层出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济慈的“大地的诗词从来不会死亡”,我读到了生命长河的源源不断。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将“可以提升自我”和“能够增长知识”互换位置)

B. 通过后天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训练和磨砺,使浙江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的某些选手的记忆技能发生了改变。(去掉“使”)

C. 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随地吐痰”之前加上“不”)

D. 广州是个国际化都市,请市民自觉保护城市秩序,爱护城市环境。(把“保持”改成“维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B. 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

C.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D.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除下帽来,yóu guāng kě 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______

(2)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g mào wú yín的宇宙。______

(3)这位客人不无gān gà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______

(4)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nì ài子女,也颇不以为然。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