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步行    B. 余立侍左右,援疑理     质:询问

C. 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D. 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 弗之怠

C.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 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1.A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A中“走”古代应是“跑”的意思。(2)这是对古代文言句式的考查。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B中省略主语和“与”的宾语(3)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C中写作目的是通过艰辛和勤奋来告诫姓马的年轻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藤野先生》一文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B、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2.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A、学医救国  

B、在东京和清国留学生继续学习

C、在仙台继续和藤野先生学医。 

D、弃医从文,用文学拯救国民的精神。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

 

查看答案

选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 诗涛的颔联,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

C. 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计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澍的哲理。

D. 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等各家学说。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 他虽然在跑最后一圈时摔了一跤,但还是坚持跑完全程。

B. 张老师又获奖了,其实,谁也不会否认张老师的讲课水平不是出类拔萃的。

C. 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比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几乎差不多少了一倍。

D. 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人生难免会寂寞.但寂寞的滋味却不尽相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寂寞是    的,苏轼“人有悲欢离合”的寂寞是    的,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是    的,李白“我歌月徘徊”的寂寞    的……;唯有直面寂寞.才能品出别样人生

A. 孤傲  洒脱  浪漫  豁达    B. 洒脱  浪漫  豁达  孤傲

C. 浪漫  豁达  孤傲  洒脱    D. 洒脱  豁达  孤傲  浪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