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_______,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

(3)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渤《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7)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宏伟抱负。

(8)“豁然开朗”这个成语,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穷千里目 下自成蹊 我寄愁心与明月 日暮乡关何处是 天涯若比邻 燕然未勒归无计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蹊”“暮”“勒”“疑”“柳”的写法。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题目:请以“平淡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格言,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爱能够创造一切。          

(2)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

(3)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要求:①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一杯水的温暖》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段。

毒辣的日头悬在半空里,炙烤着大院里的一草一花,水泥路白亮亮的,反射着刺眼的光,没有一丝风,没有一个人走动。整个院子像中暑了,蔫头耷脑地躺在烈日下。

谁也没有想到,一辆运水的人力三轮车碾压着自身的影子,踏进院里来了。三轮车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行进着,在宿舍楼前停下了。

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淋漓的汗水漫流在黝黑的脸上,浸湿了上身那件灰色的衬褂。他扯起搭在肩上的毛巾,囫囵擦了一把汗,便从车袋里摸出一个装饮用水的瓶子,摇了摇是空的,就又放回去了。水没喝上,中年人有点失望,但也就是一瞬间,他抬起头,眯着眼望了望,迅即从车上搬起一桶水,扛上肩,往宿舍楼里走去。    原来,他是来给住在楼里的人家送水的。

攀上,跨下,中年人搬着一桶又一桶的水往楼里送。几趟下来,他想喝杯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可是那些人家都只是从透着冷气的门缝里塞给他五元钱,就让他把水放下了,他连讨杯水的机会都寻不到。总算只剩下一桶水了,并且还是二楼的,他算计着送完这桶水踏着空车回去,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喝上水了。一想到马上有水喝,脚下又有劲了。

门铃一响,不想这回门全打开了,是一位大妈,看见中年人连声叫道:“哎哟,看把你热的,快进屋来歇歇!”

中年人放下水,看了看自己的模样,不好意思往屋里走,大妈见状,一把把他拉了进来,光洁的木质地砖上,留下了几个脏兮兮的脚印。

大妈赶紧挪过一台风扇,凉爽的风顿时源源吹向中年人。

“师傅,今天怎么是你送的水?”大妈问。

“听说跑这路的顾不过来,我是他们临时叫来的。”

“是的,都打电话要水,能顾得过来嘛。”大妈说这话时,已将一杯水递到了中年人面前,可是中年人没有接,问:“大妈,您家有一次性茶杯吗?”

“……”大妈望着中年人,有些疑惑。

“大妈,我患过肺结核。”

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说:“不必顾忌,没事的,你快喝吧,是温水。”中年人接过水,脖子一仰,干了。一杯温水下肚,他感觉舒坦多了,就返身从门口把水提进来,拆了封,装到饮水机上。大妈也就让中年人帮着装水,等他装好了水,掏出五元钱来给他。中年人收了钱正要离去,大妈又叫住了他,让他等一等。大妈去房里取回几盒药来,对中年人说:“这是进口药,专治那病的,你拿去问问医生,要是行就服了吧。记着,那病要根治,一旦复发就有些难了……”

大妈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异样,中年人不解地望着大妈,大妈将药塞进他的手里,又说:“拿着吧,我女儿从国外寄来的,都是上好的药,只是……我家老头……他自个耽误了……”

中年人明白了,心里难过起来,两眼一润,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像个孩子似的站在大妈的面前,好一会才说:“大妈,您老人家今后要是有力气活,就打我电话!” 

踏车回去的时候,中年人感觉腿脚都是劲,日头好像减了几分威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大妈”是个怎样的人。

3.小说的第二段在内容、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一杯水的温暖”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三)阅读《擦亮民族的精神利刃》,回答下列小题。

①狂妄的日本侵略者,很少把对手放在眼里,尤其是实力悬殊的侵华战争。但是,面对英勇的中国抗战军民,他们也有肃然起敬,甚至不寒而栗的时候。 

②1936年春,赵一曼被捕。日本特务大野泰治担心她因伤势过重死掉,决定立即开始审讯。当赵一曼从容地抬起头,与之四目相对时,大野泰治情不自禁地倒退了两三米…… 

③杨靖宇牺牲后,头颅被割下送给司令长官野副昌德邀功。这位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见到杨靖宇的头颅后,闭上眼就做噩梦,赶忙叫人举行灵祭大会。亲自切开杨靖宇的胃进行解剖的岸谷隆一,后来毒死妻儿后自杀,他在遗书中说: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④这些震人心魄的细节,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他们的英雄事迹,留给后人一个最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是精神的强大,只要精神利刃永不卷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强敌。

⑤全面侵华战争打响前,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曾做了一份秘密报告,除了渲染不战而胜外,也客观谈到了不可忽视者:倘彼时中国的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自鸦片战争以降的近百年里,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从来不缺振臂一呼、断头流血的英雄人物,但只有抗日战争,才真正唤醒了全民族的觉醒,第一次如此万众一心、气壮山河地擦亮了民族的精神利刃,向侵略者集体亮剑。 

⑥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共御外侮,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百姓漠然视之,因为所谓国家,不过是朝廷而已。甲午战争,在日军占领后的城镇、村落,各种规模的集市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一些商贩还很快学会用日语叫卖。在日军驻扎的营地附近,有的赶着骡马大车、拿着扁担等着揽活,没有一点亡国之恨的样子。民众麻木至此,战争焉有不败之理。 

⑦现在,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些人也失去了对历史的痛感。有的解构历史、泼污英雄,有的缺少忧患、丧失警惕,有的妄自菲薄、膜拜西方,有的则在唱衰中国做空中国。前车之鉴,殷鉴不远!【丙】 

⑧著名作家魏巍在《漫忆黄土岭之战》一文中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回过头来看, 14年的艰苦抗战,不只是时间的刻度; 3500万人的巨大伤亡,不只是生命的刻度; 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也不只是物质的刻度,它们共同标注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韧度。 

⑨历史的横断面,如同树的年轮,时间越是久远,越能看得清晰。70年过去了,硝烟虽已散去,警钟依然长鸣——民族的精神利刃决不能锈蚀,决不能卷刃!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③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查看答案

(二)阅读《把内脏当“子弹”打出去》,完成下列小题。

①世上的许多种动物皆可以视作一部励志大书,即便是那些生命形态极其简单的物种。海参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它的生命形态简单得甚或连眼睛也没有,但仿佛世上越是简单的东西就越能练出不一般的本领。 

②海参数亿年前就具有这种隐身的本领,生活在礁石旁边的海参,它的身体颜色为棕色,而生活在海藻、海草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变色的本领使得敌人很难发现它们。 

③为了不致于被贪得无厌的人捕捉,它们终于练就一种绝技,这就是自溶。它们的体壁中拥有了一种自溶酶,当海参离开水时间太长,体壁就会变形,自溶酶发生反应让整个海参迅速溶解成液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溶成了海参们的一种自然归宿,在海洋中生长约10年时间,海参就会把自己溶解在海洋里,以此结束坚强而奇葩的一生。 

④海参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们一年两眠。海参除了冬眠外,还会夏眠。海参的食物来自于海洋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是趋温避冷,冬秋之季水下的温度比海面要高,微生物就生活在海水下面。海参只在水深处13至15米的地方活动,这就让它们有了足够的食物。到了夏天,海水表面温度随着阳光的照射开始升高,海底的微生物上浮到海面上来活动和繁殖。这时海参的食物匮乏,它们于是开始夏眠,睡它三四个月的觉,一觉醒来,那些浮游生物正好沉入水底,在海参身边快乐玩耍着,这时海参只要开开合合嘴巴,很快就痛痛快快地吃了一个肚儿圆。冬天,浮游生物虽然在海水下面,但已不多了,这时,海参就再睡一个长长的大觉。 

⑤海参最为奇葩的技艺是遇到危险时,它们会把内脏当作“子弹”打出去。天敌来袭了,它们的身体一收缩,海参的肛门就有一道黑烟喷出。这可不是它们从体内排放出的对敌人造成伤害的有毒液体或气体,而是它们的身体内的肠子、肝脏以及大量的体腔液。海参的这一“子弹”也不是去伤害敌人,而是让天敌的眼前有一片障碍,不,海参是以整个内脏给贪心于食物的天敌,自己则借助内脏及体腔液喷射出去对身体所起的反作用力,从而迅速逃掉。 

⑥当然,海参这不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代价,最初也许是,但到后来,这种方法成为海参的“独门绝活”。因为通过一次次进化,海参体内形成了一种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由若干个形状的细胞构成,也就使海参具有了很强的再生能力,它们一旦抛掉内脏等器官,仍然能够完好坚强地活着,并在适宜的条件下重新生出内脏。 

⑦海参以极其简单的个体,在世界生存了6亿多年,成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有海洋活化石之称。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7期) 

1.本文以“把内脏当‘子弹’打出去”为题,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概括海参的几个奇特之处。

3.结合语境思考,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语“适宜的条件”能否删去?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太祖①一日后苑挟弓弹②挟弓弹雀。有臣僚③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④柄撞其口,两齿坠焉。徐⑤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曰:“汝将此齿去讼⑥我也?”对曰:“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注释: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②弹:用弹弓射。   ③臣僚:臣子。④钺:古代一种向斧子的兵器。   ⑤徐:慢慢地。    ⑥讼:打官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我也:________         (2)自有史官之: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谈谈这两篇短文分别称赞了臣僚和帝王什么精神?两位大臣在劝谏方法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