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它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

B.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小而言之,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C. 有一次我们村“当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

D. 现在我无论也记不起什么私塾之类的场所,也记不起有什么《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书籍了。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A项删去“顿号”,B项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D项删去顿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 彩(hè)     (shài)   责(jié)    互相轩(miǎo)

B. (liáng)   发(juǎn)  禁(gù)    首低眉(hàn)

C. 子(chuán)    不(xùn)   文绉(zōu) 衔赋诗(shāng 

D. 亮(zèng)   广(mào)   留(chì )   脂粉(lián)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成为千古名句。 

(4)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一腔愁绪。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有一副对联“闲看潮起潮落、漫观云卷云舒”,写尽悠闲自得的心境,这句与王维的《终南别业》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与意境都非常相似。

(6)“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提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我们从牛汉、列夫.托尔斯泰、季羡林人生成长艰苦磨难的经历中都可以感悟到“宝剑锋从磨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8)子曰:“智者乐水,_______________。”(《论语 雍也》)

 

查看答案

电影《致青春》真实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校园生活,展示了莘莘学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同学们,也许在你的生活中也有拨动心弦的一件物品、一个人物、一道风景或一段情感……并让你深有感悟。请以“致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荒漠中的苇(王剑冰)

(1)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2)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3)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镜,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4)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5)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6)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7)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8)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9)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4.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