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牟取(móu) 馈赠(guì) 迁徙(xǐ) 眺望(tiāo)
B. 咫尺(zhǐ) 深邃(suì) 炽热(chì) 吞噬(shì)
C. 混淆(xiáo) 狩猎(shòu) 啮齿(niè) 椽子(chuán)
D. 酷肖(xiào) 笃信(dǔ) 门楣(méi) 荡漾(yàng)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诗词名句填写。
(1)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祯《赠从弟》)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5)杜牧《赤壁》一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的哲理。
(7)诗人刘禹锡虽遭贬谪,却仍积极乐观,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常被后人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天上帝召集动物集会,上帝取出一双翅膀:“我有一样东西想赐给各位,谁喜欢这件礼物,就可以把它拾起来放在背上。”动物们看到地上的翅膀,不禁面面相觑,心想,把这么笨重的东西放在背上,不累死才怪呢!大家都只是看着。一只小鸟心想:这个看起来笨重的东西,或许是一种恩赐。小鸟就把地上的翅膀捡起来背在背上,小鸟轻轻的试着挥动翅膀,没想到不但不感到沉重,反而还轻盈的飞起来。许多动物目睹此景,心中后悔莫及。
大家认为会增加负担的东西,使小鸟轻盈的飞起来。许多时候表面上看来是挫折、打击或是挑战的事件,反而给了我们新的动力。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①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②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③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④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⑤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⑥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⑦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⑧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⑨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
⑽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⑾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⑿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⒀雪花在天空舞蹈!
⒁因为南方没有雪。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章看我带女儿来看雪的原因是让女儿记住妈妈,怀念妈妈。
B. 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作铺垫。
C. 第(16)段暗含着深意: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
D. 第(18)段由女儿的美好心灵引申到所有人的情感,这是在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的作用。
2.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4.文中第⑨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一次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50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节选)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乙】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①,甚贫。为文崛奥②,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③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④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⑤;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⑥。当 时 贵 人 多 愿 与 之 交 皆 逃 避 不 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⑦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⑧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⑨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崛奥:深奥奇崛。③荜(bì)门:即柴门。指用树编扎的简陋的门。④黾勉:勉励;尽力。⑤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⑥克肖:酷似。⑦尤:诧异。⑧季:此指东汉末年。⑨复社:明末文社。植党:结合党羽。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亦不详其姓字 (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
(3)慨然弃去 (_________) (4)更善貌人 (_______)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因以为号焉 时经营以寄傲 B. 既醉而退 数试而困
C.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D. 或置酒而招之 人或尤之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当 时 贵 人 多 愿 与 之 交 皆 逃 避 不 顾。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能“ __________”,这反映他们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