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妻听见了...

(三)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③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④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⑤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⑥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⑦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⑧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节录郑振铎《猫》)

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A. 因为“我”更喜欢以前两只猫

B.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C. 因为是“我”一棒子就打死了第三只猫。

D. 因为第三只猫了“我”喜欢的鸟。

2.下列对文段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段主要描述了“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B. 文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写出“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C. 文段侧重“我”和其他人的心理描写,突出一家人的深刻反思。

D. 从“我”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可见“我”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3.段划线句子运用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B 2.C 3.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冤死,心里内疚后悔、难过痛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文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经历,比较分析“我”对三只猫的不同待遇和不同感情,在分析四个选项,选择作答。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第三只猫的死,与“我”的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让“我”感到内疚和悔恨。所以“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文章的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C项分析错误,文段侧重写的是“我”的心理描写,突出“我”的悔恨和深刻反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冤死,心里内疚后悔、难过痛苦。 点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废弈向学

魏甄琛举①秀才入都,颇以②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③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④,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⑤赤彪⑥许⑦假⑧书研习闻见日优。

【注释】① 举:应试。②以:因为。③苍头:仆役,奴仆。④仕宦:做官。⑤诣:到。⑥赤彪:人名。⑦许:处所,地方。⑧假: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颇以弈棋废/月星宿,不当坠耶    B. 岂是向京之乎/与日去

C. 读书/屈伸呼吸    D. 至通夜不/后狼而前狼又至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琛 怅 然 惭感 遂 诣 赤 彪 许 假 书 研 习 闻 见 日 优。

3.阅读选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说出其中两点。

 

查看答案

(一)穿井得一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其家穿井 ______________          (2) 而传之者曰________________

(3)丁氏  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君派人打听这件事,是因为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B.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C. 寓言中的原本事件被讹传,唯一的原因是“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D. 这个寓言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查看答案

依照例句仿写。

   例句:书籍是梯子,它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文学社活动。

B.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还很健壮。

C. 为了防止比赛怯场,老师专门到现场为大家鼓劲。

D. 能否持之以恒和有的放矢,是学好书法的关键。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真讨人喜欢。

B. 一场春雨过后,田间野外,四处的绿草油然而生

C. 这事让他徘徊了整个下午,傍晚他才拿定主意。

D. 老师的一番话让他感慨良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