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逼来的春天 冯骥才 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逼来的春天

冯骥才

    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的严冬景象,土地坚硬,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战;雀儿们晒太阳时,羽毛炸开好像绒球。紧挤一起,彼此借着体温。你呢,面颊和耳朵边儿像要冻裂那样的疼痛……然而,你那冻得通红的鼻尖,迎着冷冽的风,却忽然闻到了春天的气味!

    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可是,当你用力再去吸吮这空气时,这气味竞又没了!你准会怀疑它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春天还被远远隔绝在地平线之外吧。

    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总会格外的兴奋、敏感和好奇。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究竟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

    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

    然而,一天,一大片冰面竞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

    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再也难以愈合。

    冬天与春天的界限是冰的瓦解。

    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跟着,另一处湖面,冰层又坍塌下去。一个、两个、三个……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

    那些在冰层下憋闷了长长一冬的大鱼,它们时而激情难耐,猛地蹦出水面,在阳光下银光闪烁打个“挺儿”。“哗啦”落入水中。你会深深感到,春天不是由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来到人间。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它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它永远是死亡的背面。唯此,春天才是不可遏制的。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

    追逐着凛冽的朔风的尾巴,总是明媚的春光。那封闭大地的白雪下边是什么?你挥动扫帚,扫去白雪,一准是连天的醉人的绿意……

    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它和天空有着一样的颜色。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自然囚禁了整整一冬的生命,要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竞争了。而它们,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苇芽,不仅叫你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还叫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和春的必然。                                               (有删改)

1.围绕湖面的解冻,作者写了怎样的过程?

2.第一段对雀儿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春天具有的特征。

4.【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树,请分别说一说树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

【甲】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的严冬景象,土地坚硬,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战。                                                   (冯骥才《逼来的春天》)

【乙】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茅盾《白杨礼赞》)

5.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6.文章结尾处写大地散发着一种“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一开始是一整块冰;一大片冰面沦陷了;湖面闪现裂痕;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小块冰片;冰片最终完全消融。 2.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羽毛炸开的雀儿比作一个个小绒球。“借着温暖”则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寒冷。 3.乍暖还寒,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具有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 4.特点:【甲】抽搐着,无精打采;【乙】片片向上,朝气蓬勃。作用:【甲】以树的无精打采来衬托出冬天的严寒.【乙】描写白杨树叶片片向上的状态,体现出白杨的顽强与活力。 5.湖水如同天空一样有着湛蓝的颜色,说明了湖水清澈纯净,体现了春天的清新。 6.作者将春天的大地的气息比作是青年人身体的气息,说明了春天具有青年一样的活力,赞颂了春的清新、充沛、诱惑与撩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湖面解冻的过程,找到答题区域最为重要,应从第11自然段开始往下阅读,然后根据文意概括。答案:一开始是一整块冰;一大片冰面沦陷了;湖面闪现裂痕;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小块冰片;冰片最终完全消融。 2.试题分析:“雀儿们晒太阳时,羽毛炸开好像绒球”,是典型的比喻手法。“借着温暖”是拟人修辞。所以答案应是: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羽毛炸开的雀儿比作一个个小绒球。“借着温暖”则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气的寒冷。 点睛: 比喻和拟人的好处 。比喻 :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你所比喻的对象的特点,有时候可以使抽 象的事物具体化。在考虑文章中的比喻的好处时,还应该联系具体的语句,能够熟练够熟练的应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话,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受欢迎。 3.试题分析:要简要分析好春天具有的特征,那首先找好答题区域,描写春天季节有代表性的语句,然后归纳特点。答案:乍暖还寒,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具有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 4.试题分析:请分别说一说两个片树的不同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可分别找到对这两片树描写的词语,进行归纳,如“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战” “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答案为甲:抽搐着,无精打采;乙:片片向上,朝气蓬勃。作用:甲:以树的无精打采来衬托出冬天的严寒。乙:描写白杨树叶片片向上的状态,体现出白杨的顽强与活力。 5.试题分析:对“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它和天空有着一样的颜色”语句的理解。要抓住里面的重点词语来理解,如“湛蓝湛蓝”“天空有着一样的颜色”。答案:湖水如同天空一样有着湛蓝的颜色,说明了湖水清澈纯净,体现了春天的清新。 6.试题分析:“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与“ 春天的大地的气息”有共同点,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所以作者将春天的大地的气息比作是青年人身体的气息,说明了春天具有青年一样的活力,赞颂了春的清新、充沛、诱惑与撩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扇子的学问

邓云乡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全、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摘自《语文素养读本·初中卷》第6册,有删改)

1.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辨析第③、⑦段中加点词的作用。

3.下面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羽扇是由羽毛制成的,它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

B. 团扇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便于点染装饰,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

C. 素扇上面无字无画,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

D. 韵古斋出售的扇骨,荣宝斋出售的扇面,大都是非常考究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出师表》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巨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

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先帝不以臣卑 肉食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B.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头(《小石潭记》)

C.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不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D. 斟酌损,进尽忠言 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2.诸葛亮在甲文中为何向刘禅提到先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这件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    (    )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B.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C.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查看答案

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

    材料一: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

    材料二:80后网友“过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

材料三: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还因为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