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拾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选自《小品文选刊》,作者杨进,有改动)

1.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2分)

1)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                                          

2)为什么说老人的生命里流淌着的是“朴实的爱的血脉”?

2.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3分)

3.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4.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2分)

5.有人常常抱怨这个世道的势利和冷漠,但人性的光辉却在汶川大地震中熠熠闪耀,每时每刻都有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发生。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3分)

〔链接〕

材料一:报道称:企业家们一掷千金,出资亿元,为灾区孩子建“震不垮的学校”;明星大腕成龙、李连杰慷慨解囊,捐赠千万,并亲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

材料二:爱心传递中的感人画面:一位残疾姑娘坐在轮椅上高举善款投向捐款箱;

一个头发花白的乞丐将讨来的零钞换成大票捐给灾区。

 

1.(1)“消瘦”原指身体瘦弱,这里指感情淡漠(或真情逐步丧失)。 (2)因为老人是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不是所谓的“义务”。(表述可以不同,只要意思对即可给分) 2.前一问:“我”被人生有无价值、人间有无真情等问题所困扰。(1分) 后一问:从拾垃圾老人的举动中,“我”认识到人间真情仍在,只要我们自己的心不“冷”,世界就会充满爱,人生也会焕发出光彩。(2分) 3.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爱从来不卑微”的文章主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行文也显得有波澜。 4.略 5.从文章和链接材料可以看出,爱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富贵”如明星大款,还是“贫贱”如拾垃圾者或乞丐,只要真诚地帮助、关爱他人,都是高尚的。() 【解析】 1.(1)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根据加点词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含义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来理解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来概括原因即可。(只要文本有据,言之成理,表达简明通顺即可给分) 3.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本文这样安排情节的用意是为了突出“捡垃圾老头”人物形象。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标准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和情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小题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2.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3.“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4.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敢戏君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________ 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的体裁是                  

2.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能默写出多少诗文。

(1)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4)《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5)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        ,            

(6)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你还知道哪些吟颂黄河的古诗句?请写出两句诗句:                       

(7)请写出爱国的两句诗句:                                            

 

查看答案

名著《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