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 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 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理【解析】
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4.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5.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  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C 2.(1)指好的自然“水土”才能养人,不好的自然“水土”还会害人。 (2)指展示才华的环境和条件。 3.举例论证,证明了自然的“‘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 4.总分关系,第④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具备三个条件,⑤⑥⑦段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 5.示例:每个个体都应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应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意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闻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就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5.“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迭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加线词语。

(1)其欣悦                          (2)持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白玉之环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以下四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B. 文章第①段中,写老师的严厉不仅可以表现作者求师的艰难,还可以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 文章从三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成年后求学求师的艰难,可依次概括为:抄书之难,旅途之艰和生活之苦。

D.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意在现身说法,鼓励马生勤奋学习,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4.对文中画线句子(“同舍生……略无慕艳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使至塞上》中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某网站发起主题为“天生骄傲”的故事征集活动,响应者众,下面三则是其中广受好评的故事:

故事一:数年前父亲在一个菜市场做买卖,一个女人来买东西,说在相邻大棚买的水果感觉斤两不够。父亲给过了秤,十斤少了两斤多。女人找了回去,没一会那水果摊主找上门来。大骂着动了手,父亲自知理不亏,打跑了那人。几天前聊起这事,父亲说,当初也有人劝。刚做生意不懂规矩,后来懂了,狗屁规矩。

故事二:大二的时候坐火车去济南火车站,人很多。忽然发现边上一个戴帽子的中年人正在掏我前面女生的包,我没有说话,但默默地转身正对着中年小偷,他没有得逞,直到那个姑娘到站下车。我到火车站后他跟我下车,然后给了我一拳跑掉了,至今感觉最值得的一拳。不后悔。

故事三:老公是建筑摄影师,经常开车出差。公司很慷慨,为保证不因汽车质量影响工作,每三年给一辆新车,平时作家庭使用。每月按照实际工作开车的里程数,自己填单报销汽油费用,无需发票。多年来,只要是私人出行,不管远近,哪怕只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去超市买菜’.老公也要把公里数记上,报销的时候减掉这个数。

(1)请探究以上三则故事中主人公“天生骄傲”的原因。

(2)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力,网站决定将征集到到的这些小故事拍成微电影,邀请故事一中的父亲出镜。因担心他忙于卖苹果而拒绝邀请,现在请你出马邀请这位父亲,作为网站小记者的你将怎么说服他?

(3)天生骄傲”的故事征集活动受到全班同学的热捧,班长决定策划一个“天生我班也骄傲”的班会活动,请你帮班长为此活动方案补充二个必要的实施步骤。

活动步骤:①搜集整理班上同学关于“天生骄傲"的故事;

          ②                                                                                   

          ③                                                                                   

          ④校长为获奖同学颁奖,作总结发言并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查看答案

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横线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词语)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选词:          写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