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高尚的爱国情怀可歌可泣。闻一多先生大无...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高尚的爱国情怀可歌可泣。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甲】说话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关东原野上蒙古狗深夜的(háo  míng)  ①  和狐仙姑深夜的(lán  yǔ) ②   似乎在召唤国土沦丧流亡在外的人们回去,关东儿女发誓要用泪水洗去故乡一切的污( ③ )和耻辱。人物的优秀品格也一样令人感动。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长妈妈竟买来了别人没办法找到的《山海经》,让童年鲁迅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  ④  ,全身都震(  ⑤ )起来;生活艰难身有残疾的老王( ⑥ )着身子把冰抱进杨绛家,病重了还直僵僵地去给她送鸡蛋;鲁迅先生言辞犀利,冷峻严厉,【乙】妇女、小孩全都知道,但他常常不顾病弱的身体,长时间地陪客人,亲切交谈,笑声明朗,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他会笑得(ké sòu)⑦   起来,与我们印象中的鲁迅(jiǒng hū bù tóng)    ⑧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字注音。

(2)【甲】【乙】两处画线的地方,请用意思相同的成语替换。

 

(1)①嗥鸣 ②谰语 ③huì ④霹雳 ⑤sǒng ⑥yǔ ⑦咳嗽 ⑧迥乎不同(2)【甲】慷慨淋漓 【乙】妇孺皆知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作答时要注意“谰”“霹雳”的偏旁;“嗽”右半部分的字形容易出错,要认真书写。(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根据意思写成语降低了题目难度,但要注意字形。既要根据字面意思联想出成语,还要调动知识积累选择最准确的。作答时要注意“孺”的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抄写下面这句话,要求书写正确、规范、清楚、美观。

啊!黄河!你惊涛澎湃,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甲]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个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并使生命变得有益而充实。”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一个赶着四轮马车进城的山里人,把他顺路带上。在十字路口他买了一份当地报纸。报上登载着一个通知:要城里的党员到米杰扬·别德内依俱乐部开会。保尔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会上演说。

[乙]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A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B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而充实,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_____________》,其作者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填国籍)著名作家,其中的 A 和 B 都是指______________

2.[甲]文段写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有损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为什么?

3.结合原著,谈谈你对[乙]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对自己所拥有的却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师长的鼓励、动人的文章、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四)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根据选文的情节,以“中年妇女”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1)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发展

(2)

高潮

(3)

结局

(4)中年妇女的话语感动了我们

 

 

2.简要概括文中“中年妇女”的形象。

3.结合语境,品析句子。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事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二点)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从现在的网络阅读说起,指出其失重感,从个人的经验角度,提出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力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B. 本文②③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一位亲人下放乡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

C. 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解放。

D.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讲述的非常透彻,能让读者信服。

2.下列不属于第⑦段中“无用阅读”的一项是(     )

A. 只是因为喜欢,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依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B. 铁凝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C. 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D. 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