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雪 张秀亚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张秀亚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天的春水吧?

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

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项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两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蜒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苹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睛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1.围绕着“故乡的雪”,本文写了四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2.作者说“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以“雪片”的口吻写一写它们的“微语”,表达“抱怨”或者“欢喜”。

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之妙。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大晚了赶不回城。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

4.读罢此文,你肯定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阅读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表格。

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比较内容

  描写主体

  写作顺序

  标志顺序的词语

  景物特点

  第⑤段

  丘山雪景

 

 

 

  链接材料

  雪后小山

    空间

  山尖、山坡、山腰

 

 

 

5.阅读最后一段,结合关键词语,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1.清晓踏雪 雪融奇景 前门看雪 或欣赏雪后店铺招牌和雪地驼峰)西山看雪 2.(如果抱怨)雪轻轻地说:“哦,有点疼,有点疼,请你轻些,再轻些吧。” (如果欢喜)雪欢喜地悄声说:“哦,这么痒,这么痒,一个人散步,冷不冷呢!”(不管是抱怨还是欢喜,语言要符合“温柔而宁静”的语境。 3.(1)“等”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写黄昏,实际写我感觉黄昏到来之快,与我希望看雪的心情形成矛盾,表达出我的失落、惆怅等。(2)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斜阳”写出了驼峰在雪地映衬下鲜明的色彩和形状,“一闪”写出雪地上驼队行走的动态美。 4. 比较内容 描写主体 写作顺序 标志顺序的词语 景物特点 第⑤段 丘山雪景 时间(或雪化的过程) 不知什么时候,同时,不多时(或答出雪融化过程的动词也可) 动态(或活泼) 链接材料 雪后小山 空间 山尖、山坡、山腰 静态(或秀气) 5.“最后一次”表达了作者遗憾(伤感、惆怅、失落)之情;“至今仍常常”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地怀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考查了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围绕着“故乡的雪”,本文写了四件事。这四件事中要带有“雪”字,从文章内容看可以分别写:清晓踏雪、雪融奇景、前门看雪、 西山看雪。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题目要求以“雪片”的口吻写一写它们的“微语”,表达“抱怨”或者“欢喜”,作答时一定要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管是抱怨还是欢喜,语言要符合“温柔而宁静”的语境。如果是“抱怨”,可从“轻点”的角度作答;如果是“欢喜”,可从“关心”的角度作答。 3.此题考查品析词语和句子的妙处。①句中赏析“等”,要写出这四点:一是修辞手法,二是以黄昏写我的感觉,三是形成矛盾,四是表达感受。同时作答时,语言要简洁规范。②句赏析要赏析出三点:一是修辞手法,此题是比喻;二是抓住“斜阳”和“一闪”这两个词作重点赏析,一定赏析出这两个词所表现出描写景物的特点。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4.这是一道是比较阅读题,将本文中描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中的雪后小山的景色比较阅读。写作顺序显然是时间顺序,标志顺序的词语在文中可以找到,是表示时间的词:不什么时候,同时,不多时。景物特点仿照表格中的来填空,是:动态(或活泼)。 5.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阅读最后一段,结合重点词语,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要抓住最后一段中的“最后一次”和“至今仍常常”来答,一个表达作者遗憾之情,一个表达作者怀恋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在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海燕》

1.试概括海燕的性格特征。

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试分别把下列景物所象征的意义写出来。

(1) 海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暴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乌云、闪电、雷声、狂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下面对这几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写暴风雨逼迫之时海燕勇敢地搏击风浪,积极战斗,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B. 写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C.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D.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欢呼革命的胜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2.请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

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展下面的句子。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

 

查看答案

句式仿写。(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考查。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名人传》叙述了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