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前朝”是指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折戟沉沙铁未销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前两句托物,引出诗人对史实的看法。后两句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机遇造就英雄,二是表达对自己缺少机遇的愤懑之情。)

 

1.东吴 2.(1)销蚀(2)拿,取 3.诗人托物咏史,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即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诗句中词语的含义,但不属于平时所说的炼字题。把诗读懂并了解诗歌背景与作者生平最为重要。答案:东吴 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可根据文意就可推断出答案:分别是“销蚀”与“拿,取”之意。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诗人杜牧的思维独到,见解新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但很有历史见地的,而且表现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偶然性因素”这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歌的立意美。诗人托物咏史,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即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点睛: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咏史诗体兼文史,属于一种边缘诗歌。所以多积累历史文化很重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怀旧空吟闻笛赋            

2.在横线上填写所缺诗句。

3.分析本诗领联写法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4.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这两句诗既有作者情感的表达,又蕴含哲理。答题时应将两个方面都答出来。)

 

查看答案

在面临种种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极为忧郁的日子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误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太多的愁苦,请给自已一个微笑!

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把每一次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给自己一个微笑,把心胸打开,阳光会不请自来。从一个微笑开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远了!

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乙)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送之_______              (2)  故余虽愚,或有所闻________

(3)乃感泣辞母,之应天府______      (4)长,知其世家________

(5)无从书以观_________              (6) 色愈恭,礼愈_______

2.翻译

(1)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 相同的是(     )

A. 分人    B. 是人多以书假余

4.从宋濂和范仲淹的成功经历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至少谈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春 思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沉默的竹笛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渴望——_______——失望——_________——凭吊

2.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3.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 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4.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到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

5.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