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作品阅读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

文学作品阅读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②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的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唯一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③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不出所料,几乎所有的孩子,写的都是春节期间,与从外地打工赶回来的父母相聚的那一刻。

④一个孩子,写了妈妈带回来的好吃的,那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了,他感觉那一刻,自己好快乐。

⑤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⑥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⑦那一刻,很温暖,很难忘。

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

⑨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

⑩“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呆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⑪“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⑫“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⑬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⑭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⑮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⑯她也流泪了。

⑰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出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⑱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品读》2015年第12期,有改动)

1.根据小说情节,以“她”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她给学生布置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发展

(1)

高潮

(2)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的作文本上。

(2)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得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

3.文章第17段、18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说本文的标题很好,请联系全文,说说“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1.(1)她被一个女孩作文中“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的情节打动 (2)她因想起自己离家前也对儿子特别好而伤感 2.(1)“久久地”写出了她的目光在女孩作文本上停留的时间之长;突出表现了女孩作文的内容带给她的强烈震撼。(2)连用三个“特别”,突出了她对儿子的亏欠,写出了她离开儿子时的不舍和牵挂。 3.第一,交代了她离开亲人来偏远山区支教的情形,丰富了文章内容。第二,写出了她心中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4.一方面,“怕”字让读者心中疑惑顿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这个标题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妈妈突然对我好”既是妈妈爱的表现,也是妈妈因即将离开家离开子女而感到愧疚的表现;同时,“怕”字也写出了子女因妈妈即将离开家而感到不安、不舍和难过的心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小说内容的概括,首先做到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再具体感知小说的行文思路。本文行文思路比较清晰,由写作引发叙述,然后被小女孩的作文感动,最后联想到自己的儿子,我们可以体会一位母亲的爱子之心和愧疚之心。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句子赏析是常考内容,可以从修辞方面、词语使用、人物描写手法等方面来赏析。本题针对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做到通过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久久地”和三个“特别”都可以从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来考虑,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3.本题考查重点段落的作用,小说中重点段落往往可以起到点明主旨,交代事情的缘由,前后照应等作用,要依据具体段落内容来分析。本文的17、18段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是对文章主人公经历的一个交代,同时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愧疚和对儿子的爱。 点睛:重点作用的考查是现代文考查的重点,要熟读文章,在感受内容的基础上感悟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作用可以概括为点明主旨、前后照应、交代缘由,突出人物形象,承上启下等,要根据内容具体分析理解。 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通过题目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初步感受到文章的主旨。本题中的题目就很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揭示了文章表达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从现在的网络阅读说起,指出其失重感,从个人的经验角度,提出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力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B. 本文②③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一位亲人下放乡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

C. 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解放。

D.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讲述的非常透彻,能让读者信服。

2.下列不属于第⑦段中“无用阅读”的一项是(     )

A. 只是因为喜欢,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依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B. 铁凝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C. 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D. 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陶潜之略传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则抚而和之,曰:“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博学属文/择其者而从之

B. 著《五柳先生传》/与人佣耕

C. 每朋酒之/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D. 识琴中趣/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3.请在原文中找到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并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弗敢也 (         )          (2)小惠未 (         )  (3)公将之 (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B. 本文详写战前准备,略写了战斗过程和战后总结,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情节紧凑。

C.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急躁冒进,显示了他的“鄙”。

D. 文章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对话内容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言简意赅,文笔非常精炼。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在空白处进行仿写。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 今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减少了一倍。(把“一倍”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C.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删除“否”)

D.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