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1)什么叫教养...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

毕淑敏

(1)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2)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一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3)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4)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5)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

(6)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一—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7)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一一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而不是某种狭窄的土语俚语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专业语言。这个要求并非画蛇添足,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地交流。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8)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我们作为人类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9)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教养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变得宏大和光明。每一个个体都有沉没在黑暗峡谷的时刻,当你在跋涉和攀援中伤痕累累,但因为你具有教养,确知时间是流动的.明了暂时与永久。相信在遥远的地方,定有峡谷的出口,那里有瀑布在轰鸣。

(10)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出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11)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也具有某种坚定的流传和既定的轨道性。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选自《你要好好爱自己》,有删节)

1.梳理短文内容,简要回答一个有教养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请简析第(7)段的论证思路。

4.结合语境,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作用。

5.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作用。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1.① 热爱大自然,②用公共语言表达内心、与人交流,③了解历史,④有远大目标,⑤敬重敬畏敬仰人类优秀品质。 2.我们必须通过后天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3.首先提出本段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接着解释公共语言的内涵及用公共语言交流的意义,最后从反面论证不会用公共语言交流的人难以算是有教养的人。 4.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后天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比作酵母,论证了后天教育在培养人的教养上的重要作用,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5.“多半”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表推测,指的是一个懂得爱护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爱护植物的人,也可能会爱护动物、爱护动物,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避免了表达的绝对化。 【解析】议论文的考点主要有文章内容的理解、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的特点、论证思路等。(1)为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2)论点。(3)论证思路。(4)论证方法。(5)论证语言。 1.此类题是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从文章的(6)—(10)自然段的首句进行概括作答。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解答本题就要根据作者对“教养”的分析,结合文中最后一自然段来概括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论证思路”即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仔细阅读第(7)自然段,进行分析作答。首先提出本段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接着解释公共语言的内涵及用公共语言交流的意义,最后从反面论证不会用公共语言交流的人难以算是有教养的人。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根据具体内容判断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比喻论证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后天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比作酵母,论证了后天教育在培养人的教养上的重要作用,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从议论文来说,语言的特点有“生动形象”“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典雅含蓄”等。本题中考查的是加点词语的赏析,答题模式“解释词语的意思+解释句子的意思+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多半”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表推测,指的是一个懂得爱护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爱护植物的人,也可能会爱护动物、爱护动物,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避免了表达的绝对化。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之(       )           

行百余里(      ) 

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不以千里也。 ②骥不其力。

B. 真无马邪?   ②称德也。

C. ①执策临之。  ②介胄驰。

D. ①虽有千里能。  ②故常奇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做简要概括。

2.试赏析结尾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妙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⑴那天下午,因天气不好不能散步。我于是溜进餐室,里面有一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⑵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

⑶当时,我膝头摊着书,心里乐滋滋的,就怕别人来打扰。但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⑷“嘿!苦恼小姐!”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

⑸“幸亏我拉好了窗帘。”我想。我真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约翰·里德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她在窗台上,准没错,杰克。”

⑹我立即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这个杰克硬拖出去,身子便直打哆嗦。

⑺“什么事呀?”我问。既尴尬又不安。

⑻“你到这里来。”约翰·里德说。他在扶手椅上坐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

⑼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副病态。

⑽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两个月,说是因为“身体虚弱”。但他老师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的,做母亲的却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总是欺负。他经常欺侮我,虐待我。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⑾我向来对约翰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他拼命向我伸出舌头。我明白他会马上下手,一面担心挨打,一面凝视着这人那副令人厌恶的嘴脸。突然他二话没说,狠狠给了我一拳。我一个踉跄,从他椅子跟前倒退了一两步才站稳身子。“这是对你的教训,”他说,“谁叫你鬼鬼祟祟躲到窗帘后面,谁叫你两分钟之前眼光里露出那副鬼样子,你这耗子! ”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

⑿“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在看书。”我答道。“把书拿来。”他又说。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⒀“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现在我要教训你。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

⒁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是 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晚了,那本书己经扔过来,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另外的心 理紧接着占了上风。

⒂“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什么!什么!”他大叫大嚷,“那是她说的吗?伊丽莎、乔治亚娜,我还能不去告诉妈妈吗?不过我先要……”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揪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我已经跟他肉搏,我发现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伊丽莎和乔治亚娜早已跑出去讨救兵,里德太太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我们给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哎呀!这样撒泼,竟敢打约翰少爷来。”

⒃里德太太又补充说:“把她拖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于是马上就有两双手按住了我,把我拖上楼去。

【注】杰克:即约翰·里德   伊丽莎、乔治亚娜:约翰·里德的姐妹

1.那天下午,“我”有哪些不幸的遭遇?请分4点概括。

2.根据选文情节,分析并概括“我”的性格。

3.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我”?

4.原著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地除了舅妈家里,还有                    三个地方。

5.选出与本文作者属同一国家的作者(      )

A. 安徒生    B. 雨果    C. 莎士比亚    D. 契诃夫

6.除选文外,简述原著中你记忆深刻的一个情节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材料二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材料三

(1)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四月一日为世界爱鸟日,在世界爱鸟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至少三点)。

(3)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查看答案

默写。

(1)淮南秋雨夜,                     

(2)临风一唳思何事?                       

(3)翅湿沾微雨,                   

(4)用志不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