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东坡治水》,完成小题。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东坡治水》,完成小题。

(苏轼)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宋·苏辙《栾城集》)

【注】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粗布鞋。⑤涂潦: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徒跣:光着脚。⑧锸:锹。⑨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⑩岁夫:明年的夫役。虞:戒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               ②无案牍之

③公履屦策               ④完城以闻

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徒短衣徒跣                 以手拂之,印自落(《活板》)

B. 使官吏分堵守                 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C. 梁山泊                     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 持畚锸出                     策之不其道(《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3)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苏辙笔下的哥哥是什么形象。

 

1.(1)①同“现”,显现②使劳累 ③拄着 ④最终 2.C 3.(1)(2)(3)在老城增建木岸,来防备洪水再来。 4.(1)勇于承担。当洪水来袭时,他不仅自己不逃,还果断地堵住富人出逃,稳定民心,并亲自率众抗洪抢险;(2)身先士卒,大公无私,舍己为民。他不顾危险,冲在最前线,且过家门而不入。(3)他办事踏实认真,不留后患。险情排除后,他还奏请“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让“徐人至今思焉”。(答到两点即可)(每点2分) 参考翻译: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 最终保全了城,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又请求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他的意见。事后发诏书表彰他,徐州人至今还怀念他。 【解析】 1.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见”在这里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其:他的;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其:那。B句意: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而:表修饰;但计量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而:表转折。C句意:水汇集在城下。于:在;在大厅的东北角。于:在。D句意: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以:无实在意义,不翻译;鞭打他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以:按照。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两个“其”是关键词,一定要解释准确;“再”是“再次”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本文中主要写了苏轼带头抗击洪水的故事,在故事中苏轼身先士卒,勇于承担。根据内容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自选一个,简要分析。

(2)诗人情感是丰富而细腻的,结合诗句,说说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专题和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认识鸟类,加入到保护鸟的行列中来,我校决定将围绕“人与鸟”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活动项目。

【鸟与文学】古代诗歌中赋予鸟一定的文化内涵,请你仿照例句,写一组有关鸟的诗句,并指出象征意义。

“岁岁天涯啼血尽,不知催得几人归。” “子规”常常被流落在外的诗人用来表达对故土故国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主编】大家就“人与鸟”的话题写了不少文章,并将文章编成了一本作品集。现在请你试着帮忙拟一个栏目名称,并说明侧重围绕的是什么内容。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重内容:                                                                  

【我说我劝】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你的表弟小明准备如法炮制“雪地捕鸟”,并口口声声说是“鲁迅先生教的”,请你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劝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

(1)淮南秋雨夜,               
2)俱怀逸兴壮思飞,               

(3)苔痕上阶绿,            
4)浊酒一杯家万里,            
5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白居易在《池鹤》中用“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7)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坦荡如dǐ(       )的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却撼人心魄;只见其发端不见其终结的紫藤萝,引得游人zhù(      )立凝望。植物带给人深刻的启迪,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做到心无旁wù(       ),就必须脚踏实地,如若不然,成功就只能如海市shèn(       )楼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石榴》对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的讴歌,《紫藤萝瀑布》抒发积极的人生情怀,《白杨礼赞》中对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赞美,都是散文中的“神”。

B. 唐代韩愈的《马说》主要谈论的是人才问题。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主要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这里的“说”和“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C. 《海燕》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其中风、云、闪电、波浪象征反动势力,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D. 《活板》选自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说明活字印刷术时是按照工作程序进行说明的;《核舟记》选自张潮的《虞初新志》,为明朝魏学洢所写,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