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

 

C 【解析】试题分析:可改为引经据典。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污diàn              收liǎn            滑jī            为人知 xiān

B. 然mó              劲qiú            制 cái        尽职守kè

C. 丽qǐ              取mú            词yú            莫名惊chà

D. jù              妖ráo            菜xiàn        隐之心cè   

 

查看答案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不要在文中使用本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书写美观大方。

题目:照片里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那年,我高考落榜,父亲带我去看黄河。那时,黄河已进入枯水期,看着干涸的河床,父亲问:“这河流要流向哪里呢?”

“河水都干涸了,它还能流向哪里呢?”我说。

“不,它在流向大海。”

“河水断流了,它怎么流向大海呢?”

“虽然河水断流了,但它的河道改变了吗?没有,它还是在指向大海;它的目标改变了吗?没有,它的目标还是在大海。一条河,只要它流向大海的方向不变,只要它流向大海的目标不变,它的枯水期,它暂时的停滞,它所走的弯路,它所遭遇的坎坷和挫折,都是在流向大海,因为来年的春天,那流向大海的滚滚波涛会证明这一切。一条流向大海的河,其实也就是一个奔向远大目标的人。”父亲说。(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以“目标”为话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食之不能尽其____________         (2)一食或粟一石_________

(3)往伯乐_________                 (4)去而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视之    B.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C. 执策临之    D. 则玉城雪岭际天

3.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   书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1.本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④⑤两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

3.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有哪些与众不同?

4.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5.从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中,你悟出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①儿子趴在床上不断地哭着,哭声越来越大,尖锐的哭声在房间回荡,一下一下刺痛着我的心。我走了过去,将儿子从床上拉起,拉进我的怀里。伏在我的肩上,儿子依旧痛哭不已。找不出任何语言安慰儿子,我只能不断地拍打他的后背。

②也不知道到底哭了多久,儿子终于平静下来,哽咽着说:“妈妈,我想黄小贝。”

③黄小贝是一只小鸭子。开学之初,不顾家人的反对,儿子偷偷买了一只小鸭子带回家,它就是黄小贝。黄小贝的“营盘”是一只纸箱,箱里铺着棉布与报纸。

④尽管接纳了黄小贝,但家人有言在先,所有与黄小贝有关的事务,都得由儿子自己打理。“没问题!”儿子答应得煞是痛快。

⑤有了黄小贝后,儿子早上不再赖床,第一件事就是将黄小贝从纸箱里放出来,然后给它喂饭。黄小贝的胃口极好,什么稀饭、馒头、青菜、面条,黄小贝一律来者不拒,吃得十分带劲。黄小贝吃饭的时候,儿子就将黄小贝的纸箱拿到外面的垃圾箱旁,将里面的报纸、棉布清除干净,再换上新的。直到将黄小贝安排妥当,儿子才忙着自己吃饭上学。

⑥中午,儿子放学一回家,就赶紧拿把小铲子,带着黄小贝到院子里去。院子里有个小小的树林,儿子到树林里给黄小贝挖虫子吃,蚯蚓、西瓜虫什么的,挖到什么黄小贝就吃什么。直到黄小贝的嗉子都吃歪了,儿子才把它带回家。

⑦晚上,儿子在台灯下做作业,黄小贝趴在儿子的脚上睡觉。作业做完了,儿子便和黄小贝“捉迷藏”。儿子先在室内慢慢走着,黄小贝在后面慢慢跟着;儿子跑起来,黄小贝照样跟在后面跑,儿子拐一个弯,躲了起来。黄小贝急得“叽叽叽”大叫,不停地转着小脑袋,四下张望。——虽然歌里成天唱着“小小鸭子嘎嘎叫”,但真正的小鸭子叫起来却是“叽叽叽”的,像小鸡一样。每个晚上,儿子的笑声与黄小贝的叫声,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了幸福。

⑧没有人料到,如此幸福的日子,会有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⑨那天早晨,将黄小贝从纸箱里放出来后,儿子担忧地说:“妈妈,黄小贝好像生病了。”过去一看,发觉黄小贝拉肚子了。“不要紧的。”我安慰儿子,人都有生病的时候,更何况小鸭子呢?

⑩儿子上学去了,我忽然听到有动静,跑过来一看,只见黄小贝的脖子严重扭曲,双腿不断乱蹬……我心知不好,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两三分钟后,黄小贝一动不动了。看来,黄小贝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食物中毒了。

⑾儿子中午放学回家,立刻趴到床上大哭不止。面对痛哭的儿子,我什么也没有说。是啊,除了眼泪,还有什么能够渲泄他内心的悲伤?对他来说,黄小贝不是普通的宠物,而是陪他玩陪他笑的小伙伴。黄小贝的死,让年少的他第一次明白了生离死别的痛苦滋味;黄小贝的死,更让他明白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⑿那一天,从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里,我知道儿子承受了有生以来的最大痛苦;而痛苦,总能让生命成长。我相信,从这场痛苦走出来后,儿子将会懂得尊重并珍惜世间的每一个生命。

1.自从有了黄小贝,儿子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第⑧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3.品味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没问题!”儿子答应得是痛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担忧地说:“妈妈,黄小贝好像生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作本文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