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 听听“霾”怎么说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人所公愤,恨霾入骨,人、霾矛盾...

阅读下文

听听“霾”怎么说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人所公愤,恨霾入骨,人、霾矛盾激化,共同找老天评理。人,历数霾的万条罪状,罄竹难书,声泪俱下,老天动容。

霾异常委屈,认为没有人就没有霾,霾与人亲密无间,并大量列举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农业排放、工地扬尘甚至叼着香烟等人类行为。霾说,60年前的“伦敦雾都”已经警告了人类,你们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因为你们许多人心灵中没有环保的意识。

人们听说霾公然召开新闻发布会,纷纷围拢过来向台上的霾抛掷鞋子、臭鸡蛋,齐声高呼“滚下去”。霾平静地说,我可以滚,只要你们自觉环保,不抽烟,不乱砍滥伐,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不反反复复建了拆、拆了建,挖了填、填了挖,我马上就滚。刚才异常激动的人们支支吾吾起来。

人还是挺厉害的,人霾斗争异常激烈。人不断地开会,官员、专家不断地发言,在报纸、电台、网络、电视上,人们声势浩大,口诛笔伐。霾仔细听,仔细看,又乐了。

霾说,人不要污蔑霾,我是你们请来的,你们一边为霾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一边又叫霾滚,出尔反尔,做人咋这样不厚道呢?

看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12年就高达36.2亿吨,这不是霾的福音吗?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时,霾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9月份“大气十条”具体措施公布,这可是置霾于死地的措施啊,霾顿时被吓得霾容失色。可转念一想,它又眉头舒展。不碍事的,十条措施虽然有力,执行力又如何?

霾悄悄蛰伏下来,观望事态发展。只见许多人还是吞云吐雾地抽烟,开没有环保标志的汽车,在尘土飞舞的工地上大干,为了节省资金不上治污项目,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不用环保设施。霾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吓我一跳。

霾来如山倒,霾去如抽丝。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一周内近半国土被雾霾覆盖,104个城市重污染。霾心满意足地盘点此次排山倒海、攻城略地的辉煌战绩,冷漠地傲视着人们,喃喃自语:如果不是冷空气重兵压境,说什么也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地盘。

霾讲到自己的历史时说,与我斗争,别指望速战速决。洛杉矶从____年第一次雾霾出现到____年出台《清洁空气法案》,经历了整整__年;伦敦人在雾霾中反思并成熟,经过__年的努力,我待不下去,才脚底抹油溜了。

有人问,多少年才能把霾赶走?霾说,关键要看你们怎样行动。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4日)

1.通读全文,文章借“霾”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霾的知识?请简要概括。

2.文中“看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12年就高达36.2亿吨,这不是霾的福音吗?”句应该怎样理解?

3.请品析文中“霾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吓我一跳”一句的妙处。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霾的产生原因,治理霾的措施与方法,治霾的困难与严峻形势,治理霾的关键。 2.这句话的意思是是说中国煤炭消费量高,给霾的产生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3.拟人手法,借助霾的口吻,形象地指出了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的执行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4.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治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会速战速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找准说明对象,然后逐段阅读,归纳说明的内容,最归纳总结来作答。仔细阅读文章,说明对象是“霾”,介绍关于“霾”的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与方法,治理的困难与严峻形势,治理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看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2012年就高达36.2亿吨,这不是霾的福音吗?”这句话,从列举的数字上来看,说明了中国煤炭消费量高,“福音”二字,说明煤炭的高消费给霾的产生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赏析能力。仔细阅读句子“霾嘿嘿一笑:原来如此,吓我一跳”,很明显,从“嘿嘿一笑”可以看出这句话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助霾的口吻,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的执行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这句话通过洛杉矶和伦敦治理雾霾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治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会速战速决。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的****。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

【甲】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低回:徘徊,留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赞》)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 高山

⑵ 不能

⑶ 没则

⑷ 人不知而不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能至          不能察,必以情

B. 心乡往之        烨若神人

C. 当时荣          入无法家拂士

D. 想见为人        此之谓失本心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请结合【乙】文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文学社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故事会】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孔子

孟子:

【展览厅】学校文学社编辑部在八年级组织了“读《水浒》,话英雄”的活动。请你从小说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任选两个完成表格内容。 

英雄姓名

 

英雄姓名

 

相关故事

 

相关故事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⑵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⑶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未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⑹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B.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C.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桃李”代学生。

D.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 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