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请以《 的我》为题目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选择典型事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是______;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是______;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是______。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A. 微风拂面,萤火流逝,屋檐滴水
B. 萤火流逝,屋檐滴水,微风拂面
C. 微风拂面,屋檐滴水,萤火流逝
D. 萤火流逝,微风拂面,屋檐滴水
仿照画线句子,结合闻一多的事例,再写一句,要求所写句子与前两句形成排比且句式相近,字数不要求完全一致
因为有了信念,科学家邓稼先以身许国,在大漠深处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因为有了信念,探险家刘雨田克服了艰难困苦,徒步走完了万里长城;因为有了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带着信念出发,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阅读下面文章并完成下面的题。
害怕回乡
(1)回乡不是回家。
(2)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的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屋顶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
(3)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接你:“哇,回家开看母亲了。”
(4)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
(5)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
(6)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算不了回家,就算回乡吧。但回乡的路是艰难的。
(7)当我踏上那弯曲的乡路时,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乡邻依旧友好,迎候你的目光也依旧真诚。但语意里有了陌生:“啊,回来看看?”
(8)是的,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9)“到乡翻似烂柯人”,一棵系念故乡的心,顿时被悬了起来。
(10)于是无可挽回地要坠入从前,黯然地走进童年的记忆,很悲壮地站到昨日已远、来日无多的路口,踟躇复踟躇。在乡邻目光的探询下,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11)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树的须根时,如果没有结出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你树冠的绿阴,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12)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你的人生之路,回乡之路,进行一番审视和梳理了。
(13)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14)……当你倦游知还,鸟归林,鱼归渊,回到了生命的源头,你不得不回望一下自己的漫漫长途,也不得不反躬自问:你留在山外世界的行踪、足迹是否歪斜?面对依旧贫瘠的土地,你是否无愧于心,无愧于乡呢?
(15)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16)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而惊。
(17)所以,我害怕回乡。
1.作者一开始就说:“回家不是回乡。”从文中可以看出,回家的感觉是 ,回乡的感觉是 。(各用文中的一个词填空)
2.第⑵段说“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依门而望”,“游子”是多么激动啊!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子“的心理活动。(要求:字数50左右)
3.细读短文,概括“我害怕回乡”的原因。
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1)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选段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什么?
2.选段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3.选段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