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你课外阅读的积累,完成下列题目。
(1)《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_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其船长是 ______________。
(2)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在过春节时,我们有在门上贴辞旧迎新的春联的习俗,请你将下面这副春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中辞旧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
(4)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
(6)母爱是博大的,有人曾说:“母爱不是万物而胜于万物,母爱不是宇宙而高于宇宙。”请写出与母爱有关的俗语、格言,诗歌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习题。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jin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在既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àn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列夫·托尔斯泰》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hàn(_____)首低眉 正jin(_____)危坐 诚惶(____)诚恐
(2)文中“正jin危坐地”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拉面说: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饺子说:脸皮不能太薄,肚子里还要有料。窝头说:还是有个心眼好。虾说: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油条说:不受煎熬,不会成熟。
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思考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度方可识人
①《世说新语》记载了郗超的一则逸事: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攻打东晋,已经像恶狼一样侵吞了梁州、岐州,又像猛虎一般盯住了淮河以南地区。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大度方可识人!
②稍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将前秦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留下了诸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典故。但试想一想,如果没有郗超力排众议,推举谢玄为统帅,淝水之战也许是另一种结果吧。而最难能可贵的是,郗超能抛弃个人恩怨,从国家民族的大局出发,来选拔人才,这就显示出他超大的度量。
③当然,一个小肚鸡肠的人,是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公报私仇的。这样的小人,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楚国的屈原不就是遭受小人的暗算吗?屈原为楚怀王起草楚国的宪法,出尽了风头,遭到靳尚的嫉恨。靳尚在楚怀王面前不断进谗言,诽谤屈原,导致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最后惨遭流放的厄运。“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英才遭妒,实在是小人量小。
④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一定像郗超,而不是像靳尚。推动历史往前发展的人,也一定是大度的郗超,而不是小肚鸡肠的靳尚。一个能抛开个人恩怨、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人,一定是胸怀广阔的人,也一定会在历史上赢得不朽的声名。
⑤在一个团体之中,总有人与你关系不够好,或者根本敌对。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排斥那些人,甚至否定那些人,那么,在你需要那些人帮助的时候,可能就得不到任何帮助。你人为地将自己生活的圈子变窄了,因为容不下他人,自然就看不见他人的才华,更不用说去提拔他人了。所以,当你孤立一些人的时候,其实也被更多的人孤立了。因为,在生活中,力的作用不仅是相互的,而且还可能会有放大效应。
⑥放弃个人恩怨,主动褒扬那些有才华的人,像唐人杨敬之诗句中说的“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那是一种多么高尚的行为。而事实上,当你这样做了,别人也会把你的才华到处宣扬,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在这良性循环中,每个人可能都会人尽其才,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⑦檀道鸾这样评价郗超:“超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时人为一代盛誉者。语曰:‘大才盘盘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宾。’”檀道鸾以“盛德日新”四字评价郗超,实在是非常公允的。一个有识人之明兼识人之度的人,不是“盛德日新”又是什么?
1.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第①段引用《世说新语》记载的郗超的一则逸事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