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 什么是责任?有人诠释得很精妙——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责”和“任”。就“责...

写作

什么是责任?有人诠释得很精妙——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责”和“任”。就“责”而言,如果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应该承担相应后果而受到责罚;就“任”而言,如果主动承担完成好相应的任务,必然得到相应的奖励或荣誉。鲁迅主动承担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决定了弃医从文,所以受人尊重;斯科特选择了为阿蒙森南极探险作证,所以受世人敬佩。生活中你有感受过自己的责任吗?你有主动承担过自己的责任吗?

请以“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除诗歌、戏曲外),字数不少于600;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友情提示:成功在即、更须仔细、检查试卷、补漏救弊、虽无加分、会添惊喜。

 

留一点责任给自己 “儿子,抓紧,抓紧,《快乐大本营》倒计时了!”不知什么时候起,看《大本营》成了每周六晚上一家人的固定节目。 “收到,马——上——归——队。”我手作喇叭状喊道。刚结束5分钟跳绳的我,一听到《大本营》营歌响起,立刻像打了兴奋剂似的,三下五除二地洗好澡,随手关上水龙头,手舞足蹈地跳到房间里了。没办法,《大本营》现在可是我的最爱啊!炅炅、娜娜,我来啦!却不知我该死的“随手”正上演着一出“悲剧”。 “嘀嗒——嘀嗒——嘀嗒——”《大本营》给我带来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而水也在时间的飞逝中逐渐充满了浴缸…… “什么声音?”听力超群的老爸先听出了异样,走出了房间。门口的他,骤然间虎躯一振,我感觉一阵凉风吹过,老爸缓缓转过身,只见他头上青筋突起,一双充满怒火的眼瞪得像棋盘上的棋子。接着,他用了人类能听到的最低频率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你过来!”。 还没来得及消化他的情绪和言语,我识趣从沙发中弹起,顺着他的目光看到这样一幕:浴缸像个温泉池,正绵绵不断得向外冒水。这下死定了,我心一紧,忙低下头。 老爸用手指着我脑门问:“怎么会这样?你解释清楚!”“那个……不就是老妈叫我看《大本营》,我一着急就没关紧龙头,都怪老妈催我!”闻声赶来的妈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便手忙脚乱地跑过去做善后工作。“你还有理了!你自己就没点责任?你也大了,有些事情你确实应该自己好好去想想了,一小时后来书房找我。” 责任?从小到大,它好像是和我绝缘的,因为印象中我一旦做错事情都会找到理由推脱:小时候摔疼了怪地太硬,哭着让奶奶打地;在墙上乱画遭训斥,总把妹妹推到风口浪尖,看着她委屈地哭自己还得意洋洋;瓜果垃圾、脏衣服乱扔乱放,我总会以“我是孩子,我主要精力得放在学习上”为借口逃避责任……好多类似的事情在被爸爸问及到“责任”两字时刹那间涌到了我的脑中。 【解析】“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中的“责任”是抽象的事物,对初中生来说有点难度。自己觉得哪一方面的内容最熟悉,最好写,就写什么内容,关键是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作者能够挑选出具体的材料,从中找到切合文体的意蕴和深度来。可以在文前加一段优美的文字作为题记;也可以在文章中加入几个相得益彰的小题目;也可以把一般人使用的第三人称写法改为第一人称,等等。 点睛:文题是一篇命题作文,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响应免费午餐计划,我市××中学×班同学纷纷捐款,共捐得人民币453元,请你以班长杨小明的名义,将此捐款汇给贵州省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六(3)班班长王小利。请你帮班长杨小明准确填写好这张汇款单,并在“汇款人简短附言”栏内,写一句问候的话。

汇款单

汇款金额

人民币(大写)

 

                元整

汇款人简短附言

收款人详细地址

 

 

 

 

 

收款人姓名

班长王小利

汇款人详细地址

 

汇款人姓名

班长杨小明

 

 

 

查看答案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他日友人来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

A. 走过,经过    B. 胜过,超越    C. 错误,过失    D. 访,探望

E. 暴露,显露    F. 凶恶残酷的    G. 突然    H. 欺凌,损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4.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是人多书假余 _________ 

(2)慕圣贤之道   _________ 

(3)礼愈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查看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_______;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_______

2.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 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 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 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 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 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