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他们在铁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琴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屎壳螂,也是靠腹煮。的伸缩拳摩擦鞘翅后翼,发出声音的。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的发音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而歌唱?
这有可能。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1.选文的这几段文字主要说了哪几个问题?
2.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3.“在通常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①自蔽,见一人立檐下溜②,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③之,偶不相值④。愈益恐.因奋力挤之下桥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⑥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倾,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⑦,不觉大笑。
【注释】①盖:白茅编的覆盖物,这里可以译作“伞”;②溜(1iù):屋檐下滴水处;③撩:挑弄,这里可以译作“踢”;④不相值:未踢中;⑤趋:跑,快走;⑥亟(jí):急,赶快;⑦愕然:吃惊的样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即投伞下同行。
②愈益恐,因奋力挤之下桥而趋。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 蔽林间窥之 你遮天蔽日
B. 驴不胜怒 喜不自胜
C. 稍近益狎 受益匪浅
D. 计之曰 不计其数
2.“技止此耳”一句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3.下列一段文字是《黔之驴》原文的最后一段,选入教材时,编者将其删掉了。请细细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唉!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有人认为,驴子被吃,是因为它沉不住气,暴露了自身的缺点。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选文说说理由。
4.读了全文后,你想给“黔之驴”怎样的忠告呢?
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填空。
在“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第一次去借扇,罗刹女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而记恨孙悟空不借扇;第二次孙悟空受骗借到一把假扇;第三次孙悟空采取___________的方式骗得宝扇,却又失手。孙悟空大怒,与牛魔王大战。最后借助__________________ 的力量,把牛魔王打回原形,罗刹女被迫交出宝扇。
请给下面这则寓言加一个揭示寓意的结尾。(30字左右)
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地。一狼大喜。“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另一只狼不解地问。“但羊爱吃呀。”此狼说完,便朝一个方向飞奔而去。“你去干什么?”那只不解的狼问。“我得设法把这个好消息转告给羊。”飞奔的狼回答说。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②____________,相失万重云? (杜甫《______》)
③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__________》)
⑤江上往来人, 。 (_______《江上渔者》)
⑥__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