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大千世界,路,有无数。 或长,或短;或狭,或...

请根据要求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大千世界,路,有无数。

或长,或短;或狭,或宽;或坎坷,或平坦……

耕耘,是蚯蚓的路;探索,是小溪的路;摧毁,是飓风的路;发光,是闪电的路……

彩虹的路是绚丽的,但那是虚幻的;流星的路是短暂的,但这是辉煌的;爬山虎的路是艰难的,也是无畏的;老黄牛的路是泥泞的,也是踏实的……

要求: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2)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能抄袭。

 

成长,需要梦想 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的道路上。 这条路或许泥泞,但泥土绝对不会玷污你的脚印,因为它渴望温暖;这条路或许平坦,但阳光绝对不会陪伴你,因为它懂得坚强;这条路或许一路风景,但道路崎岖不平,鸟儿了不会永远为你歌唱,尖刺也不会一直对着你,因为它们追求自由,而自由,却向往着梦想。 在告别所谓的“童年”之际,我始终都会保留一份天真,舍去一份幼稚,相信时间不会为我停留,相信只有拥有梦想,才能谱写成长的乐章,一路保持不变的年轻。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旅行者,因为它象征着自由与快乐。我无法想象,没有自由与快乐的世界是多么的黑暗,它们好像微弱的火焰,虽然只有点点的存在,却温暖人心,照亮了一个傻孩子最初的梦想,给了我无限的希望。它们又好像沙漠上星星点点的绿洲,虽然难寻,却让人依恋,给了大地无限的勇气,让旅途不孤单。 人可以没有地位和权利,但绝对不能没有梦想和信心,在成长的道路上,梦想就是它的灵魂,不可分割,梦想就是它的影子,寸步不离!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但可以在明天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快得去适应它。这样做只为了以后不会说出“后悔”二字。 我会继续傻傻地坚持下去,因为这种傻是幸福的。有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但在我看来,那些错误都是美丽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因为梦想,继续把脚步铿锵,路上不会孤单,因为有梦想陪伴…… 【解析】本篇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由于作文题目太宽泛了,增加了写作难度,容易造成大而空,泛泛而谈。写作时,切入的角度要小一点,就是写一篇xx对成长有好处的作文。写作时,可以围绕着几个思路来写:成长需要一种品质、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种应有的锻炼(挫折等),这几种写作方向都可以。 点睛: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

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成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去,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关,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感觉

(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5.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些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性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1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地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选自《感悟》2007第五期)

1.读第⑤段中两处对野菊花进行描写的句子,请从中找出表明野菊花特点的词语。

2.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

3.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5.在你的生命中,一定也有这样的“野菊花”给了你人生感悟,请你采撷记忆中的那片“野菊花”,将她和她给你的感悟一起写在下面。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4)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体现浪漫情怀的句子是                                                   

(5)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因此,人类应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言:然后知“                                                      。”

(6)这天清晨,阔别祖国二十载的张叔叔在我的陪同下登上了凤凰山顶,看着雾霭中的这片土地,他不由得潸然泪下,吟诵起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                                                      ……

(7)考场上的你正在尽情发挥聪明才智,只要你“                  ”,相信成功就在眼前!(请用《曹刿论战》中的一个成语填空)

(8)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杀之(子:相当于您。)    B. 而去之(委:委派。)

C. 万钟于我何焉(加:增加。)    D. 王之甚矣(蔽:隐藏。)

2.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

B. 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

C.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今宫室之美为之

D. 舍生取义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3.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