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石榴,问妈妈:“为什么石榴不能拿来就...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石榴,问妈妈:“为什么石榴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开呢?”妈妈答:“是石榴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的。”小孩子接着问道:“那为什么石榴里的果肉是分成几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要懂得与人分享。”孩子又问:“那为什么又是一粒一粒,这么多粒呢?”妈妈答:“那是石榴在告诉你,生活的滋味,是要一粒一粒慢慢品味的。”

阅读以上材料,联系生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学会分享 快乐与他人分享,就有了2份快乐;痛苦与他人承担,便减轻1份痛苦。分享是美丽的,分享是爱的包容。学会分享,是心灵的寄语。 学会分享自然美景,是情操的陶冶。古时陶弘景就与友人分享“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的山中美景;苏轼也与张怀民分享“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月下之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磅礴的气势,不正是李白在与他人分享这天之绝色吗?学会分享自然美景,是对心的洗礼,是对境界的提升,让人生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 学会分享最珍贵的礼物,是爱的传播。东南亚海啸时期,一位英国小女孩毅然捐献出自己最爱的小布娃娃。她说:“它让我感到快乐,也一定会让灾区的孩子感到快乐的!”多么纯洁的童心!尽管这个布娃娃在灾区人民眼中,也许连一滴水都不如,但它身上却承载了女孩无私而纯洁的爱!我相信,无论这个娃娃落在哪个孩子手上,她一定能感受到大洋彼岸传来的亲切问候,如同春日的阳光一般温暖而充满甜蜜。学会分享最珍贵的礼物,是分享着真诚与炙热的爱,像阳光雨露般撒入心田。 学会分享生命,是灵魂的高尚。你可曾知道,当你的鲜血被注入一个垂死的病人身体里时,你就与他分享了你的生命!邓小平老人至死都不忘将角膜捐献,又是何等的高尚?他与别人不仅分享了光明,更分享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 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的确,与他人分享快乐,是跳动的音符,叮叮咚咚,组成悦耳的乐章;是五彩斑斓的颜色,跳动着,在人与人心间搭起爱的彩虹。学会分享,学会让自己真诚的爱撒满于地间。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孩子和她妈妈的对话,我们写作的思路应在对话中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作文写作难度不大。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有劳有得(那是石榴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另一个是学会分享(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以上两种思路都可以。 点睛: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而立意上,话题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而材料作文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学生习作《你值得珍藏》片段,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那天下着微雨,我正在雨中漫步,无意间的一低头,一朵小花映入我的眼帘。它身材矮小,被许多杂草包围在中间。①因为不是湿重的雨压低了杂草的身子,也许我根本就发现不了它。我弯下身子,仔细地端详着这朵小花:瘦弱的茎干带着一丝白嫩,仿佛风一吹就能吹断;芽黄的叶子,怯生生地紧贴着茎干;嫩红的花透着一丝苍白,像一个身子亏虚的孩子。

    我的心不由一震。花儿在风雨中,在杂草中,缺少雨露的润泽,没有阳光的亲吻,是不被人驻足欣赏的微不足道的一朵。   ②    ? 没有老师的特别照顾,没有同学的肯定眼光,没有家长在别人面前的炫耀似的夸奖,我是真正的“灰色”地带的学生,就像这朵小花。

    一阵微风吹过,只见这花细细的茎干晃动了一下,似要被风儿吹折。我正为它着急,却见它又努力地立着了,那娇嫩的花似乎成了高昂着的头颅,仿佛在倔强地宣示着什么。忽然,我莫名有了一丝惭愧:与它相比,我又是多么的卑微啊!

    我再一次看向了它。我仿佛看到它仰着嫩红的脸,对我灿灿地笑着。我顿时觉得有种力量在敲击着我的心弦③相信自己,你永远是最棒的……

(1)最后一段中第③处标点有误,应改为:________

(2)第①处画线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请在②处填写一个问句,使上下句语义连贯。所填句子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对话,完成小题。

贾振昭(北大博士研究生):杨先生您好!当初出于爱好和责任感,我选择了读物理学博士。但是回首过去的一年,感觉研究生的生活的确很无聊、很寂寞。我们每天都是在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然后就是吃饭,睡觉。就特别想问问杨先生,当年您在做研究生时,以及您研究生毕业以后,继续走上科研的道路时,您寂寞么?

杨振宁:在我的研究经历里,是不是一路风顺、没有问题的呢?当然不是。在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的时候,那一年是我一生中最不高兴的时候。在那以前,我学物理的东西都一帆风顺,可到了要自己找题目的时候,是到处碰壁,这是我最困难的一段时期。假如你在做研究生时,也存在一阵子觉得非常失望、觉得到处碰壁的话呢,你要知道这绝不是你一个人的经验。如果你在这个困苦的情形之下,抓住几点,不失望、不气馁地去做下去,可能就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这是我的忠告。

杨振宁:莫言先生,你说你从小就喜欢讲故事,可是从小就喜欢讲故事的人并不都变成文学家,还要至少有两个关要过:一个关是得要会写;还有一个关得要决定讲什么故事,讲些什么。这两个关你是怎么过的?

莫言:我确实小时候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听故事听多了,就喜欢把自己听过的故事再转述给别人听。在转述的过程中,往往不满足于如实地叙述,而会添油加醋,这就具备了讲故事的才能。当然要把故事变成书,那肯定还要会写字。我非常幸运的是我还读了五年小学。在读五年小学的时候,学会了几百个汉字。辍学后,我经常在家翻看《新华字典》,小说里那些华丽的字就是从字典里背下来的。有人说我能把《新华字典》倒背如流,这是谣言。再一个就是选择故事,确实非常重要。我在早期时,确实也是挖空心思找故事来写,后来写作观念发生了转变,就是写自己的经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慢慢地就感觉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个转折就是由“我来找故事”变成“故事来找我”。我在农村生活几十年,所认识的人,所经历的事,慢慢地都变成我小说里的一些对象。2009年我发表的小说《蛙》里面的姑姑,就是以我堂姑为模特来写的。当然在我写的时候,也把很多妇科医生的故事,加上我的想象融合了进去,就变成了故事来找我。

吴姗姗(大四学生):范先生,在我看来艺术跟物理、还有文学等学科都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最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天赋,您怎么看?

范曾:我不是一个天才,我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天分不是很容易表现出来,它埋藏的很深。如果你没有学而知之,困而知之的精神,天才是不会表现出来的,所以讲你说学绘画的人一定要有天赋,我不太同意。孔夫子都讲,他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更何况我们呢?

袁姗姗:我看过您的一首诗“平生作画千千万,抽筋折骨亦堪怜”。作画真的那么苦么?

范曾:我想抽筋折骨的感觉杨先生有过,莫言先生也有过。莫言说他有时两三年不写作,其实他在做许多艰苦的准备工作。我想世界上没有轻便的能取得成功的事情。

袁姗姗:听说您有段时间特别清贫,但您却说:清贫让您感到精神上的最大的愉悦。您能具体说说么?

范曾:我年轻时特别穷,星期六到星期天买五个馒头,泡一壶茶,没有茶叶,就是一天的生活。住所旁边很多小吃摊,我看都不看。一次有人送我一份开花豆,我吃了以后说:“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他说,就在你家门口买的。我把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的一句话“清贫不仅是思想导师,也是风格导师”作为座右铭,它鼓舞着我,当时我非常非常满足。

袁姗姗:我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您当时那个阶段过得那样清贫,那你精神上的淡泊还有愉悦,究竟从何而来?

范曾:这个就是陶渊明写过一个《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能在清贫中那么快乐,岂不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意吗?

铁铮(研三学生):                                                          

范曾:我首先看他诚恳不诚恳。孔子的孙子孔伋说“诚外无物”,诚恳以外是没有东西的,从宇宙到小草都是诚恳的存在,我们做人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存在的人。我的学生第一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然后再做个有智慧的人。

(以上内容是2013年5月19日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以及当代艺术大师范曾三位嘉宾与学子们的对话。)

1.从以上对话中,你发现三位嘉宾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品质?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味。

莫言:我确实小时候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听故事听多了,就喜欢把自己听过的故事再转述给别人听。在转述的过程中,往往不满足于如实地叙述,而会添油加醋,这就具备了讲故事的才能。

3.请根据对话的语境,补充最后铁铮对范曾先生的问话。

铁铮(研三学生):

4.我们有不少同学怕写作文,其中关键的原因是认为没有东西可写。莫言先生所说“故来找我”的写作经验,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伟大的宇宙(节选)

李元

在夏天和秋天的夜晚,要是天气晴朗的话,我们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天上有一条黯淡的光带,偶尔在光带上还可以看见一些亮星,这一条光带,就叫作银河。一般人对于银河都是很熟悉的,因为在我国有一个很有趣的织女牛郎的传说,就是和银河有关的。

在夏天和秋天夜晚的天空,在天顶附近的银河西面,有一颗发蓝的亮星,就是织女星;在银河东面和织女星相对,有一颗亮星,就是牛郎星。我们民间传说织女和牛郎在平时都被银河阻隔着,每年只有阴历七月初七,玉皇大帝才大发慈悲,允许喜鹊在银河上搭起桥来,让他们会面一次。又由于在七夕附近,正是天气已热的时候,人们在屋里睡不着觉,很多人喜欢在空地上乘凉到深夜,这时候天上最惹眼的就是银河和天顶附近的牛郎、织女两颗星了。于是从前的人一半为了消遣,一半也为了不知道其中的究竟,就编造出这样动人的故事来了。

在牛郎和织女两颗星中间的银河,假如我们留心地看,可以看得出并不是一片模糊不清的亮东西,而是许许多多一颗颗的星和发光的物质堆集在一起,要是用望远镜看,这一颗颗光度黯淡的星,还可以看得更清楚。这许许多多的星,都是沿着银河的方向堆聚起来,使得我们几乎不能一个个地辨认出来这就是我们所看作的银河。

这样一大堆的恒星,连太阳也在内,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就是银河系。当然呐,我们太阳系内的各种天体,譬如像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这些东西,既然不能本身发光,又微小得可怜,自然不够资格与恒星为伍;而组成银河系的主要分子,自然只有数到恒星这个阶级的天体了。银河系的形状,就像一个四面薄、中间厚的圆饼。在它的中心,星也最多,越往边走,星就越来越稀了。太阳系的位置是比较靠边的,它距离银河系的中心有距离银河系的边缘2倍那么远,而且也接近这个圆饼的平面。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它的光射到我们这里来,得费去4年多的时间。要知道,光的速率是每秒钟30万千米;1光年的距离大约相当10万万万千米,这就是说,最近的恒星,离我们也有40万万万千米那么远。而整个银河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大圆饼,从它的这一边到它的那一边的距离,就有8万光年,它的厚度,就有1万多光年。

在这个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目大约有2 500万万颗,这么多的星分布在直径8万光年、厚1万光年以上那么大的大圆饼中,比把全人类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的疏松程度还要疏松得多!银河系里面,像太阳那么大的星,可以在比自己大1万万万万万倍的体积里面自由活动而不会碰到旁的星。这样说来,恒星间真可以说是各有天地,老死不相往来的了。

这样说来,织女和牛郎不但每年不能够聚会一次,恐怕永远也不能够碰见一次了。这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了。织女和牛郎在天上所演出的悲剧,简直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悲惨得多呢!

1.根据选文内容,若黑圈代表银河系的横切面,下列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2.宇宙是伟大的,银河系也是伟大的。选文中银河系“伟大”在哪些方面?

3.试分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其在文中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有删改)

注:①病聩:患病而耳聋。②邸舍:房间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是不足为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过目           饮少醉(《五柳先生传》)

B. 诣舒之桐城        未识书具(《伤仲永》)

C. 温其腰腹        媵人持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D. 时年犹未          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2)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4.文中划线句写孕者家人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堤上行

唐·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注:①“连樯”,形容船只很多。②幽轧(yà):拟声词,指划桨声。

这首诗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试品味“幽轧”一词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