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阙 题①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阙    题

(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颔联为例作出分析。

 

(1)幽(2)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角度描写了流水和落花的香气,表现了环境的清静幽雅(或优美宜人)。 【解析】这是一道诗词赏析题。(1)此题考查诗中景物的特点,作答时要结合诗意理解。“深处”、“蜿蜒”、“掩映”都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深远、幽静的特点,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环境的特点就是“幽”。(2)本题考查诗借助感觉器官写景的方法,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人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落花至”是用眼睛看到的,所以采用视觉,“流水”是耳朵听到的,所以采用的是听觉,“香”形容流水有花的香味,所以采用的是嗅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引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学校向来访的外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查看答案

默写。

(1)……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                    ,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                           ……(《童年的朋友》)

(2)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一面》)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太祖怒,                   ,普颜色不变,                   。(《赵普》)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既写出山色的秀美,又表现诗人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扬州的市民,真是幸福的市民。早晨起,迎着朝阳、踏着晨露;黄昏后,披着霞光、沐浴斜阳,市民们漫步在小河边,静坐在小桥下,líng听着城市跳动的心声,倾听小河诉说的故事。cháng徉于大自然特别恩cì扬州市民的这一片绿色的大地上,盛赞之情禁不住从心中涌出,就如站在大自然时空之立交桥上,常有一种跨越了时间suì道的欢愉。

——节选自《水写的扬州》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    B. ⑤②④①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普》叙事简洁,没有冗笔;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向我们描摹出一位勤奋刻苦、刚毅果断的南宋政治家形象。

B.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课文《童年的朋友》节选自其中,从“我”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人物,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C. 贾平凹的《月迹》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结构全文,展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贵的童心童真,奶奶的形象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D. 《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都以童年生活为题材,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希望回到大自然中寻求快乐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